第三百九十八章 戰和不取(2 / 2)

他能夠說服兵部的下屬官員,這麼團結的去支持他,或許也是因為被他給畫了大餅承諾。

“陛下,大司馬之言臣覺得不可取,如今我大明朝也到了精疲力儘之時,陝西、山東兩省天災人禍頻發,江南士族抗繳賦稅,國力匱乏無比!”

“再者還要分出大量錢財以及人力,去各地賑災,安撫受災的流民,長城邊上的蒙古諸部,也需要大量的物資糧食去供應,如今的大明朝,經不起一場大戰了!”

徐光啟與王在晉的思考方式,是站在不同角度和層次的,王在晉完全是隻考慮軍事方麵,加上他有私利。

而徐光啟則是真正站在一個國家的層次上去看待和考慮問題,而且他更為注重百姓民生以及國家的經濟發展,綜合實力等方麵。

徐光啟說完之後,王象乾、宋應星、程國祥三人當即表態支持,其餘的人則是保持著中立態度,沉默著不出聲。

王在晉聞言還想要反駁,卻被朱由校給阻止了。

“是議和還是不議和,朕的心中已經有了答案,你們也不必在爭了!”

一聽皇帝已經拿定了主意,大臣們都翹首以待,迫切的想要知道,這位強勢的皇帝陛下,會不會與建奴議和。

“以朕來看,與建奴議和,是絕然不可能之事,建奴在遼東造的殺孽,當以數十萬計!”

“朕如與老奴議和,將來殯天了,朕怎麼去見曆代皇祖?怎麼去見神宗爺爺?怎麼麵對遼東數百萬受苦受難的子民?”

“死在撫順、鐵嶺、開原、薩爾滸的大明將士英魂,他們的家人,朕又該怎麼麵對?”

聽到皇帝這麼激情的言語,王在晉心中怎能不開心,皇帝如此強勢,牢牢掌握著朝中大權,自然不是他們三言兩語能打動的。

他們在朝會上,包括現在的爭執,不管是哪一方有理,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歸根結底得看皇帝的態度。

可皇帝已經明確說了,是絕對不與建奴議和的,那不議和就隻有打了,豈不正中他心?

看皇帝這麼亢奮,宋應星還想勸諫,可不等開口,朱由校後續言語就已入耳。

“可輔臣之言亦不無道理,我大明的處境比起建奴確實強不了多少,國家也支持不起一場決戰的開支糧餉!”

“因此大司馬的主戰,也是不可取的,至少在兩年之內,朕是不會集結大軍,匆匆出關!”

這一下可讓大臣們懵了,這不和也不戰,皇帝到底是什麼意思?莫非是要拖?

他們猜的不錯,朱由校想的正是拖延,他準備選個膽子大一點的,腦子靈活多變的人,前去遼東和老奴交涉。

這一招他是和黃台吉學的,曆史上的黃台吉,數次假借議和之名,拖住遼東軍隊以及朝廷的大臣和皇帝,為自己贏得了許多的戰略時間和空間。

崇禎皇帝被黃台吉這一招耍的那叫一個團團轉,每當他以為可以通過議和而暫時平息戰火之時,建州的奴兵不是打過了長城,就是包圍了關外那一座城。

這一招黃台吉可是屢試不爽,因為他已經摸透了明朝君臣的心思,還有將領們的貪生怕死,畏敵不前。

流賊也是頻頻使用這招,前腳招安,後腳就又造反了,可憐的朱由檢,連褲衩子都被騙沒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