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任命二伯(2 / 2)

讓他從這些爛人當中挑選,也真是難為情了。

思來想去,看了不知道多久,朱由校還是想不出有哪家勳貴擔此大任的。

漕運總兵官之職,尤其的重要,因為他要通過漕運而去壓製住南直隸的那些官紳。

要想勝任此職,這人首先就得擺正自己的位置,就像英國公一樣,竭儘全力的支持擁護他。

最後他終於是矮人裡麵挑出了兩個高個,敕封宣城伯衛時新為漕運總兵官,兼領淮安防備、河道總理之職!

敕封惠安伯張慶臻為漕運兵備防守參將,協助漕運總兵官處理河道以及運輸所有事宜。

朱由校擬定的這兩個人,既不是開國功臣也不是靖難功臣,宣城伯是武宗皇帝冊封的,惠安伯則是英宗皇帝所冊封。

兩人雖是勳貴,但不像其餘勳貴一般,互相結黨營私,謀求私利。

大明朝的武勳,也是分等級層次黨派的,比起文官來更加不團結。

開國與靖難的這兩個勳貴集體,互相之間自然是更加親近的,因為他們的祖宗怎麼說也是一起流血打仗的。

而其餘時段冊封的,在勳貴這個大家庭中,地位並不是很高,而且也沒有黨派勢力可言。

朱由校之所以選定這兩個人的原因,除了他們相對乾淨清白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他們兩家對皇帝都是忠心的。

英國公府尚且有一支數百人的家丁隊,而這兩個家裡,除了奴仆和少量護衛以外,那是沒有任何的武裝勢力的。

李自成攻進北京時,張世澤號召勳貴們將自己的家丁護衛全部組織起來,在城中拚死一戰。

可他們兩家的回複是,家裡根本就沒有家丁,就算想殺敵之心也無用,於是在內城被攻破的同時,兩家人全部自殺殉國了。

宣城伯和惠安伯,這兩家由於不在開國和靖難這兩個勳貴集體中,也是避免了很多沒必要的麻煩事。

當朱由校宣布由他二人分彆擔任總兵官和參將時,勳貴人群中已經有人躁動了起來。

誰也想不到,皇帝居然任命了這兩個毫無存在感的人,簡直不合常理。

文官們則表現的非常淡然,從始至終都沒有言語過,保皇派的官員知道皇帝自己有想法,因此沒有去舉薦推舉。

而其他的官員呢,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種對他們毫無利益可言的事,是絕對不會去參與的。

勳貴當中情緒波動最大的,就是成國公朱純臣了。

沒想到他堂堂的靖難國公,居然被兩個不入流的伯爵給比了下去,他是真的無法接受。

朱由校敏銳的眼神自然是發現了的,不過他直接無視了。

這種害群之馬,他遲早是要給點顏色他看看的。

而衛時新與張慶臻兩人已經完全處於懵逼的狀態了。

他們根本就不敢想,皇帝居然會對他們委以重任。

不過敕令已下,二人也欣然接受了,皇帝的信重,可不是這麼容易就能獲得的。

7017k

.yetia63274/25711472.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yetia。何以笙簫默小說手機版閱讀網址:m.yetia,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