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改良火炮(1 / 2)

畢懋康從這些外國書籍中,和徐光啟的注目意見當中受益匪淺。

他也近一步的意識到了,大明和海外國家的科技差距,以及武器方麵的優劣。

紅毛夷先進的製造工藝技術,和火器的發展進程超乎他的認知,他辛苦研發的神武自生火銃。

居然在幾十年前,西洋國家就已經研發了出來,隻是過了許久才列裝軍隊而已。

他們的火炮,也要比大明先進的多,許多優良的火炮,他連名字都沒有聽說過。

明軍一直引以為傲的紅夷大炮,隻不過是他們最常用的其中一種火炮而已,這實在是太驚人了。

因此他下定決心,誓要為大明鑄造一種遠勝紅毛夷的火炮來,但相比紅毛夷來,他對於火炮的專業知識和工藝技術,實在是太淺薄了。

他隻好退而求次,先改良一種火炮,暫時使用過渡。

因為有了新式火銃的原因,他便將大部的精力和時間都放在了火炮的上麵。

明軍現在所常用的火炮,不管是佛郎機炮還是紅夷大炮,都是仿造的紅毛夷的。

隻有比較輕型的騎兵虎蹲炮是正宗國貨,至於大將軍炮,質量參差不齊。(虎蹲炮此時已經被廣泛運用到騎兵作戰中了,因為重量輕,易於攜帶,又適合山林作戰的緣故!)

因為工藝的原因,可以說極難打造,鑄造出來十門,有八門是廢品個。

不管是威力還是射程,也遠不如紅毛夷的火炮,畢懋康也就沒有花費什麼心思在這上麵,他已經下令停止大將軍炮的所有工作進程了。

因此紅毛夷的製造工藝和知識對於他來說極其寶貴。

通過徐光啟的路子,還高價聘請了不少紅毛夷入兵工廠,來擔任指導教師,就連他也是老老實實的上課學習。

花費兩個月的時間,他憑借著自身的努力和學習,以及紅毛夷們的排難解憂,指點修正,終於是將佛郎機炮更新改良了。

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將子炮和炮腹的縫隙公差給縮小了一大半。

這可以說是飛躍式的改良了,佛郎機炮不同於大將軍炮,它是設有準星和照門的。

但就因為子炮和炮腹之間的縫隙太大,導致前後不匹配,造成火炮發射後的誤差極大,準星和照門的作用根本沒有發揮出來。

但現在改良過後的佛郎機炮,卻不會在出現這種誤差極大的情況了。

三百米之內,不說指哪打哪,但隻要準星和照門對準了,基本上不會出十米的範圍即可命中。

畢懋康還將炮管稍微增長了些,火炮的口徑也增大了一點,子炮也改良頗多,加上精心調配的火藥。

原本隻有不到六百米射程的佛郎機炮,現在已經可以達到八百米的有效射程了,可前提是要將炮口的角度調整到最高才行,而且這麼遠的距離,誤差也會無限擴大。

朱由校聽完可高興的不行,他可不管誤差不誤差的,現在這個時代,誰管你打的準不準啊,隻要打的到,就是好炮。

他又不把他當狙擊槍使,到時對準敵軍陣地大營,直接百炮齊放,幾輪炮擊下來,敵人恐怕早已粉身碎骨了。

因為明朝的製造工藝實在是太粗糙了,器材也非常的落後,工匠們掌握的技術也不支持他們能造出這麼優良的大炮。

因此一直是紅毛夷擔任火炮鑄造的技術關鍵人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