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說,京師朝堂的官員喝人血吃人肉,可他們哪裡知道,在禍害百姓這一點,地方官員可比他們狠多了。
朱由校一路走來所看到的,四川和貴州的百姓,沒有一個臉是有笑容的。
當他走進他們居住的房屋,他們耕種的田地,看到的也隻是四麵土牆和野草橫生,畝產糧食嚴重不足的旱地荒地。
這裡遠離京師,實際朝廷根本管不了,這裡有官府又有官紳,還有土司和盜匪,各方利益集團報團在一起,瞞朝廷下欺百姓,無惡不作。
朱燮元有一種非常不好的感覺,陛下似乎太過激進了,改土歸流的政策才剛剛開始,怎麼又要對官員下手了?
還有一個問題,把這些官員都給緝拿了,那誰來辦事呢?誰來落實政策,督促監察地方?
關於這一點,朱由校早已經想到,不就是官員們,大明朝最不缺的就是想當官的。
次在京師被他革職的二十多名官員,此時也隨著自己那座禦駕空車到達了達州,自己隻需一道旨意,他們立刻就能走馬任。
他本想著讓這些人永遠消失的,可思來想去,把他們和當地的官員進行了對比以後,發現這些人還有可用之處的。
他們雖然也貪汙**,欺壓良善,但至少還沒有到隻貪不乾事的程度。
他們敢於直噴皇帝,挑戰皇權,確實是該死,但從側麵的角度來看,正是他們的名利心太重了,想要出人頭地、名揚天下,才會選擇最直接快速的方法。
實際明末的文官,大部分都是罪大惡極的,但這個罪大惡極當中,也是有區彆,分檔次的。
比如這地方官員和朝廷官員,他們要比起誰的心更黑更狠,那毫無疑問,京官肯定相差甚遠。
當了京官的,尤其是較為年輕的,在四十歲以下的,就沒有一個不想提升自己的名望往爬的。(不是說四十以下的人年輕,而是官齡年輕。從他們當官的那一天開始計時。很多人三十多歲才中進士,或者剛剛踏入仕途。)
哪一個都想做出一番功績偉業來,在士林當中好好顯擺顯擺,而後抱著自己的功勞簿安閒晚年,等死了以後青史留名。
可當他們發現自己已經寸步難進,很難往爬時,亦或自知才能有限,不可能成為大官時,他們得心態就會發生急劇的變化。
極少數的人會因此而對自己更加嚴厲,想儘辦法提升自身的能力,奮發圖強,以求能更進一步。
而更多的人則會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既然青史留名,功績偉業這些自己沒希望了,那就會徹底墮。
經過這些日子的相處和調查,朱由校對於川貴的局勢也了解不少,哪些地區是重點,哪些地區可以放鬆,他心裡也都有數。
因此麵對朱燮元的擔憂勸諫,朱由校直接了斷的回應道:
“這天下最不缺的就是人,莫非朕今日殺了幾個貪官汙吏,明日大明朝就要亡國了?”
“天下萬民就要因為這幾個該死的東西,活不下去了?”
朱燮元無言回應,隻得退回原位沉默作罷。
馬祥麟領了諭令後,在營帳外立刻點齊了一千五百騎兵,三百人為一隊,朝各個府縣策馬疾馳而去,捉拿名單的官員和小吏。,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