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土地兼並(2 / 2)

這麼重要的社會資源,居然完全掌握在皇帝對立麵的士大夫,和地主豪強的手中,實在是太過愚蠢了。

官員們就算知道弊端,也根本不會將危害告知給皇帝,因為他們才是最大利益獲取人,怎麼可能有人自斷財路呢。

而皇帝呢,曆朝曆代當中,四百多位皇帝,除了朱元璋真正把底層的民眾放在心上以外,其他的皇帝根本沒把他們當人看。

就算有皇帝意識到了,可也是王朝的衰落時期了,早已過了盛世,這個時候,就算是皇帝也一樣控製不了,隻能看著它愈演愈烈。

尤其是明末的環境,小冰河時期加上內有險患,外有強敵,處處不利的情況下,本就危害極大的土地兼並,對於朝廷的影響加倍的增幅。

像這種國家的根基資源,怎麼能夠去私有化,怎麼能成為官紳士族,對抗朝廷的資本呢。

所以朱由校必須要改變,土地良田,絕對不能夠私有化,不能成為他們的私有財產。

土地國有化是封建王朝必然的,但是如果真的要宣布這項政策,他就撬動了這本就微弱的平衡。

相當於和天下所有的地主豪強、官紳士族宣戰,他們會非常激動,甚至不惜組織所謂的民變起義,來明目張膽的反抗,以這種方式逼迫朝廷和皇帝放棄這種想法,束手就擒。

在萬曆年間,他的爺爺隻是去收了他們一點礦稅,他們就敢當眾打死稅監,指使自己的家奴去造謠,煽動民眾造反。

如果說收礦稅是與他們爭搶利益,那這土地國有化,就猶如挖他們的祖墳一般,這可是徹底斷他們的根基啊。

因此他也隻敢在這較為封閉,信息交通更為落後的西南先行試點,而且還得找個名頭出來,掩人耳目。

他左思右想,最終決定,就以時局動蕩,天下不穩,且民族同化漢化等諸多理由,將這些土地暫且劃歸為國有的,限期為五年。

在這五年間,這些土地是歸國有的,百姓耕種,需要向朝廷繳納租借費用。

這些費用不經地方官員以及府縣衙門的手,如果要收繳,朱由校自然會親自任命一批官員以及欽差大臣,南下當麵收繳。

這樣那些官紳或許會生疑,引起他們的注意,但比直接明目張膽的宣布,要好許多,至少他們不會因為一點疑心就去冒險的大動乾戈。

他又下了一道令旨,凡是此次被戰爭波及到的地方,全部免賦稅一年。

這次分配了土地,被重新編戶的百姓,免賦稅兩年,租借費用減免三年。

如果缺乏耕種開墾的農具,朝廷也會按照實情,適當的給予援助,提供農具和種子給他們。

其實朱由校是想直接減免五年的,就以國有土地的日期為限。

可他現在的實力實在是有限,還不想完全得罪那些人,和他們正式宣戰,因此也不敢太過分。

五年的時間,足夠他去辦很多事了,隻要能夠將百姓安撫好,平定關外的老奴,他就可以騰出手來專門對付他們了。

7017k

.yetia63274/25192591.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yetia。何以笙簫默小說手機版閱讀網址:m.yetia,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