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擊潰前敵(2 / 2)

周鼎倉促應戰,但他的這六千多人,隻有不到兩千的彝兵,其餘的全是收編的,怎麼可能是羽林軍的對手。

在秦邦屏的調派下,披著重甲手持精刀的泰山軍士首先發起攻擊,直衝叛軍,頃刻間就將叛軍那匆忙結起的陣型衝的稀巴爛。

這支剛剛才從由流民和降軍轉變為盜匪的叛軍,毫無反抗之力,被重甲兵殺的是人仰馬翻,基本處於單方麵的屠殺。

而且羽林軍中的重甲兵,多數是原白杆兵重新整編出來的,對於山地叢林作戰也是熟悉不過,比起彝兵更加悍勇。

周鼎剛剛組織一千彝兵,分三批向明軍發動反衝擊,可結果不止沒有擊退明軍,反而讓明軍越戰越勇,根本不可阻擋。

這種一邊倒的戰鬥,秦邦屏還從來沒有打過,看著叛軍被殺的屁滾尿流,落荒而逃,他的心裡充滿了震驚。

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大明朝的軍隊,南北之間,實力相差實在是太多了,更何況這些無訓練、無裝備、無戰術的匪軍。

先不說邊軍和遼軍了,就說南軍在北軍麵前,也是毫無可比性,北方的軍隊雖然也爛透了,但至少還能打仗,看起來還像一支國家軍隊。

而南軍呢,準備著早就已經淘汰的老舊武器,而且都是冷兵器,火銃大炮之類的,他們根本連見都沒見過,想要換裝,除非爆發戰爭,迫使朝廷撥發新武器新裝備。

他們的盔甲也都是皮甲或者胸甲,非常的簡易,製造也很粗糙,說句不好聽的,象征意義大於實際用途,如果不是朝廷還要點臉麵,估計連這種馬甲式的盔甲都不會有。

正規軍尚且如此,這些形如盜匪的叛軍更不用提了,奢逆的十萬大軍,除了他自己那些真正的彝兵精銳,列裝了甲胄以外,其他的都是一介布衣。

兩者的戰鬥力也不能相提並論,北方每年都有戰爭爆發,北軍時刻都處於緊張的戰備狀態,並且麵對的還是草原上凶悍的騎兵,不止裝備不好不行,不能打就更不行了。

而南方呢,或許幾十上百年都不會有戰事爆發,軍隊不打仗,加上文官武將們的各種克扣、剝削,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保持戰鬥力了,還能給你留點種子,就算是給了皇帝麵子。

因此在西南,朝廷不止在政治上要依賴倚仗當地土司,軍事上也是同樣如此,在東南沿海城市同樣如此,一樣要靠當地的士族官紳來維護鞏固自己的統治。

所以這些土司才敢這麼囂張,揮揮手就能集結數萬人馬,根本原因就是因為當地民眾百姓的心中,早就沒有了皇帝和朝廷,或者說,沒有土司那麼大的威懾力。

就像這支叛軍的主將周鼎一般,他本是漢人,而且祖上還是百戶之身,他自己大小也是個兵備將軍,可那又怎麼樣,不是依然追隨奢逆起兵造反了。

可現在還沒風光幾日,就被秦邦屏打的大敗,如果不是他跑的快,偽裝的又好,恐怕早已是明軍的刀下亡魂了。

反攻剿逆的第一戰,明軍以傷亡不到三百人的代價,前後兩戰,攻斬首俘虜了叛軍四千餘人。

雖比不上前線日子張鳳儀伏擊奢逆的戰績,打的也不是叛軍主力精銳。

但正所謂開門紅,秦邦屏第一次擔任一軍主將的第一戰,也算是不負皇帝的期望,圓滿完成了任務。,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