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唇亡齒寒,雖然這些士族也不是很團結,平時也會因為一點利益而互相爭奪,爾虞我詐,但在這種關鍵時刻,還是默契的站到了一起反對皇帝。
如果不是皇帝帶了幾千兵丁,又大肆對西安的官場吏治下手清洗,他們必然要采取手段,讓西安不在太平。
當他們看到皇帝懂得適可而止,並未像對付官吏一般對付他們以後,也開始保持了沉默。
士族大戶看重的永遠隻有自身的利益,隻要能夠保障他們的利益,不管你是皇帝還是官員,他們都會擁護。
如果要損害他們的利益,他們可是六親不認的,到了那時,就不會再管你是皇帝還是什麼了,他們都會在背後耍陰謀詭計。
就猶如曆史上,他們趁李自成北上攻打吳三桂時,就在後麵小動作不斷。
他們雖然比魏晉時期的士家大族差了很多,但在地方上的影響力和掌握的資源,還是非常巨大的。
不管在任何一個朝代,可以說隻要是封建王朝,皇帝想要統治天下,非這些士族在地方上進行輔助不可。
尤其是遠離京師,皇權最為集中強大的地區,就越是需要這些本地士族來為皇帝兼管統治,否則不出一年,必然生亂。
朱由校對於這其中的分寸還是很有把握的,也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知。
他現在是可以仰仗軍隊的力量狠狠壓製他們,但是如果沒有呢?
亦或他離開了這裡呢?這些士紳失去了鉗製威脅,還會言聽計從?還會老實本分的守規矩?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這句話,說的是一點都沒錯,王朝不管如何興衰,皇帝永遠都在和士紳爭奪真正統治的權力。
但矛盾在於,這兩者又是相輔相成的,差一個都不行,除非朱由校能夠改變這種皇權不下鄉的現狀,否則,這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他可不會去乾。
將這批官吏全部處理了以後,朱由校立刻下令在災區主持賑災事務的陝西巡撫立刻返回西安,以主持全省大局,避免出來亂子。
而賑災撫民之事,全部交給右布政使來決斷處理。
等到安排好了這一切後,他朱由校大搖大擺的去了秦王府。
先前入城之時,朱由校特意派人去囑咐了秦王朱誼漶,在王宮當中靜候消息,不必出城相迎。
一來朱誼漶的年紀已經非常大了,而且有疾病纏身,據秦王宮留守錦衣衛的奏報,這個老頭隻在朝夕之間了,朱由校還真怕他出點意外就嗝屁了。
二來,一個無兵無權的藩王就算來了,也對他起不了任何的幫助,除了在屁股後麵當個小跟班,吉祥物之類的,一點作用也沒有。
因此近些日子,對於西安城內發生的這些事,秦王朱誼漶都是裝做不知道,不聞不問,實際上就算他知道,也做不了什麼,頂多就是在旁邊看看戲而已。
朱誼漶是朱由校名義上的皇叔,他是朱元璋的十世孫,而朱由校則是十一世孫,他已經當了三十多年秦王了。
7017k
.yetia63274/24735102.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yetia。何以笙簫默小說手機版閱讀網址:m.yetia,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