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欲仿安史(2 / 2)

“漢朝的梁冀、何進,魏朝的司馬昭,唐朝的藩鎮節度使,以及本朝的悍將藍玉,不是專權擅政、擾亂朝綱的奸臣,就是禍國殃民、目中無人、起兵造亂的反賊逆臣。”

“這一切都源頭,不都是武將勢大而造成的?”

“陛下難道不知這些舊事乎?莫非要重演前朝的悲劇?”

“曆朝曆代,無一不是天子坐朝,文臣治國,武將隻管領軍打仗即可,陛下以軍隊的形式接管地方城防,並剝奪當地父母官的權威,縱觀曆史,可有其先?”

“陛下此舉,豈不是在效仿唐朝的藩鎮製度?”

“如此縱容,不出十年,我大明朝豈不又出一個安祿山、史思明?”

這是官員最擅長的技能之一,把曆史舊事拿出來說,用來嚇唬現在的最高統治者。

可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陽謀,依然有無數的皇帝中招,毫無反駁之力。

崇禎皇帝就被這樣嚇唬過,崇禎十六年時,明軍在鬆山與滿清決戰,結果大敗。

九邊及京師最後能打的軍隊全軍覆沒,隻剩下王樸和吳三桂這兩個逃將還剩了點殘兵敗將。

而在關內,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等匪首東山再起,起義軍的勢力達到頂峰,起義軍一路攻城掠地,開封、洛陽、西安等重城相繼淪陷,中原之事已不可為。

崇禎皇帝想要南遷至南直隸再圖中興,可自己根本不敢開口,隻能暗示一個年輕的低品級官員來提。

結果在在朝堂剛一開口,就被以光時亨為首的一乾人等狂噴,妄圖苟且偷生的崇禎皇帝,坐在高位默默的注視著這一切,眼看著最後一個願意為自己說話的忠臣,被群臣口噴而辭官,毫無作為。

過了不久,崇禎皇帝提議讓太子前往南京,以防京師不測,又是這個光時亨帶頭反對,將唐朝肅宗舊事拿出來說。

一向毫無主見,又剛愎自用,極為看重權力的崇禎皇帝哪裡受得了這個,嚇的他當時就慌了神,當即決定提議太子南遷的討論會就此為止,再也不提。

結果就是李自成攻進北京,大明朝正式宣告滅亡,他自己倒是留下一句話,說什麼朕沒錯,錯的都是群臣,都是他們誤了朕的大事。

說完這句在後世廣為流傳的名言後,他自己倒是吊自殺,一了百了了。

這句話就是純粹的甩鍋,他直到死亡的那一刻,都還沒有想明白,大明朝為何至此,大明朝為什麼會滅亡。

然而就是這麼一句甩鍋的話,加他那自殺殉國的氣節,瞬間將他的形象提高好幾個檔次。

可實際,他在位期間乾的那些事,簡直猶如豬狗,就算他是太平盛世的皇帝,一個鼎盛的王朝交給了他,以他的智商和才能,也未必不會和隋煬帝一樣,敗家害民。

可他的三個兒子,卻被他給害苦了,尤其是最為重要的太子,大明朝的正統繼承人,從此消失在了世間。

事實證明,皇帝就不能怕事,尤其是在臣子麵前,不容置疑和挑戰的權威,絕對不允許任何人敢於直視。,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