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形勢不一樣了,不要說這些直來直去毫無城府的武將了,就是皇帝都已經失勢嚴重,難以對抗士大夫階層了。
否則萬曆皇帝怎麼會被他們指著鼻子罵,卻也隻能在乾清宮忍著屁都不放一個,他是真的沒辦法啊。
而自土木堡一戰,執掌兵權的勳貴被蒙古人來了個大雜燴以後,勳貴從此就慢慢衰落了。
為了瓦解勳貴集團的權力,文官以兵部的名義將五軍都督府的權力全部搶奪了過來,然後將選拔武官的權力和任命升遷的權力也牢牢掌控在了手裡。
然後他們大肆扶植任命一些出身低苦的人,經過時間的發展,勳貴終於成為了軍隊中的吉祥物。
在明末幾十年裡,北京城大大小小幾十家勳貴,雖然都在京營和親軍衛所當中擔任了職務,但他們隻是徒有虛名而已,根本指揮不了。
有的人甚至一輩子都沒踏進過軍營,連明軍的盔甲刀劍恐怕都沒有見過,卻一直在領著朝廷的軍餉。
京師的這些勳貴當中,真正名副其實握有軍權的就是英國公,從張輔開始,世代提領著京營的軍權。
文官們不是沒有想過要去搶奪,隻是辦不到而已,這也算是皇帝最後的遮羞布,留給勳貴最後的顏麵了。
可縱使英國公執掌的軍權,卻也不能隨意指揮調動,同樣需要聖旨和兵部的文書才可。
之所以會是雙方共同執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將官的任免權和軍隊的糧響供應掌握在文官手中。
這也是朱由校寧願自己出錢出糧養兵的原因,糧響就是軍隊的生命線,如果糧響斷了,就算你天天和軍士同甘共苦、打成一團也沒有用。
大太監汪直為何要開創武舉製度,因為他在另辟蹊徑,企圖將這些原本屬於皇帝和武官的權力從文官手中奪回來。
可惜的是他失敗了,憲宗皇帝的殯天實在是太過突然,沒有了皇帝的支持,他一個太監怎麼能唱起這個獨角戲呢。
到了萬曆年間,文官、勳貴、武將、太監狼狽為奸,勾連在一起蒙騙皇帝,大量吃空響喝兵血,京營徹底廢掉了
曆史上崇禎十七年李自成進攻北京時,京師根本沒有二十幾萬大軍,京營早就是空盒子了。
京營僅有的那點具備戰鬥力的兵卒全部被抽調去了南方鎮壓農民軍,陸陸續續有好幾萬人。
等到了要覆滅的時候,京營裡剩下的兵額不是空響就是混吃等死的,連個武器都揮不動,怎麼上戰場殺敵。
如果京營真的還有戰鬥力,英國公張世澤也不會隻帶著自己的家丁去死戰了,守衛皇城的,也不會是以禦馬監的淨軍為主了。
為什麼自朱由校編練了羽林軍後文官隻能乾著急?
就是因為他將所有該有的權力全部掌握在了自己手中,羽林軍的將官直接聽命於他,不用在受到文官的鉗製了。
軍戶出身的陳廣,與那些文官素無瓜葛,和其他資格較老的將官不一樣,對文官士大夫有一種天然的恐懼感。
背後又有皇帝的鐵杆支持,就算是捅破了天,也有皇帝幫他撐著,因此他沒什麼好怕的,一切完全遵照皇帝的令旨來辦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