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權勢之爭(2 / 2)

朝政之事官員確實可以向皇帝提出諫言,但過分的是,他們連皇城之事也想插一手,皇帝的內庭和私生活都要給你說道說道。

而此次南下,對於這些文官們來說,就已經相當於七寸被威脅了,他們當然不能繼續做縮頭烏龜了,必須奮起反抗。

而這個率先開噴的官員,正是南直隸人士,他們對於皇帝南下這件事是最為敏感的。

大明朝自永樂十八年遷都北京以後,政治中心和皇權也隨之轉移到北方。

兩百多年過去了,皇權在江南的影響力可以說越來越小,覆蓋範圍也越來越小,皇帝不得已隻能實行以官紳被豪強治理的國策方案。

雖然大明是兩京製,還有一個南京和一個完整的六部機構在,但根本無濟於事,完全不足以輔助皇權臨禦江南,反而成為了那些官紳豪強的保護傘。

南京長期遊離於朝廷權力中樞。自宣宗皇帝到現在,這兩百多年裡,明朝沒有皇帝能夠親臨南方。

使得南方的權力慢慢掌握在當地官紳豪強手中,到了朱由校的天啟朝,官紳豪強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小朝廷。

最早的派係林立和黨爭也是先從這裡開始,其他各地和京師朝堂上的歪風邪氣,正是被這些江南地區出身的官員給帶來的。

而因為當年南宋與金和蒙古的戰爭,大明和蒙元這數百年的戰爭,北方各地早已千瘡百孔。

華夏的文明傳承和經濟文化轉移到了南方,並得到了安定的發展,各方麵都迅速超過了北方,人才輩出。

南方這種沒有常年戰亂的地區自然是更適合科舉製度,因此為官的也大多是南方人,大明朝就是南北失調太嚴重了,江南籍貫的官員在體製內常年保持在一半多,獨占鼇頭。

而南宋自不必說,本就是割據在南方的政權,就沒有北方的人和東西。

他們花費了數百年時間才有如今的權勢地位,怎麼可能甘心放棄?

如果皇帝真的到南方,先不說自身和家族會不會有事,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他們的利益體係會受到嚴重衝擊。

他們從皇帝手中好不容易明爭暗奪來的權力也必定遭到削弱,他們那種天高皇帝遠的人上人生活就沒了,他們將再次受到皇帝的控製管轄,這是他們絕對無法接受的。

所以他們才會如此不計代價的反對皇帝離京南下,當年的武宗皇帝是這樣,現在的朱由校同樣如此,而且反對的更加嚴重。

但朱由校不是朱厚照,他決定了的事不會因為他人而改變,他也不會半途而廢,葬送了好不容易開拓出來的大好局麵。

“既然你們口口聲聲天下百姓、萬民之願,那朕作為君父,更要出京一睹民間風情,要好好看看朕的子民是如何生活的。”

“朕暫且不論此事,朕就想問問各位愛卿,何至於此?”

“你們給朕扣個南巡遊玩的大帽子究竟意欲何為?朕何時說過此話?竟敢公然在朝堂之上造謠誹謗朕,你們的膽氣現在連朕的都有點佩服了。”

“劉大器,你身為刑部主事,相信你對於大明律法是爛熟於心了,你就給朕和諸位好好說一下,今日之事他們當如何定罪啊!”,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