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王恭廠大爆炸實在是太過蹊蹺了,這件事本就有太多的不解之謎。
這場爆炸影響實在是太大了,雖然距離皇宮隻有短短三公裡,但宮中這麼多人,就那麼好巧不巧的死了天啟皇帝唯一的一個兒子?
明史記載是受了驚嚇夭折而亡,可誰知道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要知道,朱慈炅還不到一歲而已,是由太監宮女負責養護的,而天啟六年的皇宮,早就是漏洞百出,宮中內臣依附外朝文官不知有多少。
最有名的就是萬曆皇帝的大太監馮保和泰昌皇帝的大太監王安,哪一個不是文官在宮中的眼線走狗?
連這種位高權重的大太監尚且如此,更不用說那些無依無靠的小角色了。
而僅僅又過了一年時間,天啟皇帝在遊玩之時突然落水然後患病,最後不治身亡。
天啟皇帝並不是體弱多病之人,反而非常壯實,這都是他多年乾木匠活的原因,在這之前他也從來沒有患過病。
而在天啟皇帝無子嗣的情況下,最好的繼位人選就是朱由檢,他是和朱由校血緣最近的朱家子孫。
而且也是最受大臣擁戴和支持的繼位人選,不止朝中大臣支持,連天啟皇帝的皇後張嫣和劉太妃等一眾嬪妃,也都在勸諫天啟皇帝傳位給朱由檢。
而又好巧不巧,這兩個人也是非常親近大臣那邊的,他們都是站隊於文官那邊。
偌大的京師,隻有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表示反對,當時後宮中有一位嬪妃已經懷孕,天啟皇帝本意立下遺詔,如果出生的是個皇子,那就讓他登基為帝。
可最後實在是受不住滿朝文官和皇後等人的軟磨硬泡,駕崩之前傳位給了自己的皇弟朱由檢。
這一切看似順理成章,但恰好就是因為太過順利,才顯得這麼詭異和蹊蹺。
傳位之事,主動權看似在天啟皇帝手中,其實他根本沒得選,因為他已經要死了,以後的事他根本管不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為大明朝選出一個好君主。
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除了傳位朱由檢,他彆無選擇。
不要說他的嬪妃還在懷孕中,就算是生下來了又能怎麼樣?
他已經有三個兒子莫名其妙死亡了,誰知道這是不是第四個?
而立外藩入京繼位更加不可能,沒有朝中那些文官的支持,他可能連封地都出不了。
劉時敏有心勸諫,但看著皇帝那一臉陰沉的表情,隻感覺內心發寒,哪裡還敢多言。
“劉時敏,朕給你改個名如何?”
“能得萬歲爺賜名,實乃奴婢祖上積德!”
“就叫若愚,你看如何?”
“謝萬歲爺,奴婢必不辱若愚之名,為皇爺儘心辦事!”
朱由校命人將尚膳監的印璽交到他手中,語重心長的說道:
“去吧,把內廠的事給朕辦好,從今天開始,你就是尚膳監的掌印太監了。”
劉若愚躬身行禮道:
“奴婢告退!”
隨後低頭倒退出了乾清宮內殿,朱由校也去了寢宮休息。
……
……
遼東、沈陽左衛軍堡中,遼東的將門和大戶再一次聚首,事情出乎了他們的意料,皇帝和朝廷並沒有妥協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