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派使節去朝鮮,回複朝鮮國王,告訴他,建奴隻是來打糧的而已,要不了多久便會自己退軍,我大明沒有出兵的必要,隻會空耗錢糧物資。”
“並以朕的名義命令朝鮮國王,朝鮮要不惜一切代價資助毛文龍,策應我大明在遼東對建奴的夾擊之勢。”
王象乾隻感覺皇帝實在是太強了,這明明是彆人來尋求援助,結果這援助的一方倒是變成了被援助的一方。
“陛下,朝鮮國內的局勢也不太平,恐怕朝鮮國王不會奉詔啊。”
朱由校淡然一笑,用極為輕鬆的語氣說道:
“那就跟他們說清楚,有毛文龍在可保朝鮮無憂,如毛文龍被建奴徹底擊敗了,那朝鮮也是禍在旦夕。”
“元輔就按朕的原話擬旨吧,其中孰輕孰重,我想朝鮮國王和他的大臣自己掂量的清楚。”
誰不知道,朝鮮就是大明最忠實的兒子,朝鮮雖小,但國力也不算差,隻是軍隊太差勁了而已,這麼好的資源,他怎麼可能放著不用。
相比於大明對他們的援助,這一點點根本可以忽略不計,他們這國名還是太祖皇帝親自賜封的呢,萬曆年間為了幫他們複國,兩次遠征倭寇,沒有大明,何來的朝鮮。
“兩位都是領兵打過仗的,元輔威名當年更是威震北疆,你們說說,老奴和林丹汗這一場戰,勝敗如何?”
二人很快靜心沉思了起來,朱由校也並沒有催促,坐在禦座上靜靜的等待。
半晌之後,二人心有靈犀般的互相對視了一眼。
王象乾作為內閣元輔,先行說道:
“陛下,臣以為林丹汗的勝算更大一些,林丹汗雖首戰失利,但畢竟是蒙古大汗,麾下還有數萬效忠的蒙古騎兵,而老奴所率軍馬不足兩萬,雖有科爾沁部的助力,但林丹汗的軍隊數量上還是占有極大的優勢。”
“老奴又是遠征,對於草原的地勢地利,林丹汗肯定更為熟悉,蒙古又是騎兵馬隊,作戰迅猛,建奴未必抵擋的了。”
聽到此言,王在晉連連搖頭,立刻反駁道:
“元輔此言差矣,行軍打仗,軍隊數量固然重要,但卻並不能以此來定輸贏,千多年來,以少勝多之事從來不少。”
“如果是誰人多誰就勝,那淝水之戰作何解釋?秦國符堅的百萬大軍,為何被晉軍以數萬之兵打的大敗?”
說完又朝位與上首的皇帝作揖道:
“陛下,臣倒是以為,林丹汗必敗無疑!”
“建奴雖不足兩萬之眾,但這麼多年來跟隨老奴征戰不斷、久經沙場。”
“而反觀漠南草原,蒙古各部矛盾分裂極為嚴重,林丹汗雖是大汗,但不過有名無實而已。”
“且蒙古剛經大敗,士氣極為低落,首戰又被建奴擊敗,雙方後續交戰的優劣顯而易見,因此臣斷言林丹汗必敗於老奴。”
7017k
.yetia63274/23876865.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yetia。何以笙簫默小說手機版閱讀網址:m.yetia,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