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朱由校剛剛坐下就聽到另一桌一個富貴打扮之人說道:
“你個粗鄙之人知道個屁啊,那些建奴的首級都運到昌平去了,前兩天陛下祭祖就是用這些奴首做的祭品,在定陵築成了京觀呢。”
“你又是如何知道?”
“本公子的父親乃是朝堂天官,如何不知?”
眾人見他說自己是官員之子,紛紛吹捧起來。
唯有那個粗漢不作聲,看他的樣子明顯對這公子不屑一顧,甚至還用鄙視的眼神看了一眼。
馬祥麟俯身貼耳說道:
“陛下,這好像不是漢人!”
“那就等他出去了你跟上去問一下!”
“是!”
待那粗漢將酒喝完走了以後,馬祥麟也起身帶著兩個衛士跟在後麵。
馬祥麟沒看錯,這粗漢是關外的蒙古人,蒙古人除了服飾衣冠,長相基本和關內漢人差不多,他們隻需要喬裝打扮一下,就很難看的出來。
“直接上去按住他,不要手下留情!”
那蒙古人也感覺不對勁,剛回頭就被刀鞘狠狠的砸了一下頭,當場倒地不起,馬祥麟連忙將他拖到了後麵的小巷子審問去了。
……
“琴兒,這元宵如何?”
“公子,味道極好,不比家裡的差。”
朱由校吃到了這個時代的第一口元宵,感覺還真的不錯,雖然比不上後世的,但也是口感豐滿了。
朱由校同時也想到了個賺錢的法子,要是在全國開特色食品的連鎖店,絕對能小富一把。
回去以後就著手操辦此事,光靠抄家可不是長久之計,以後用錢的地方太多了,而且動不動就是幾百萬起步的那種,不搞點暴利根本實施不了。
光握住這刀筆可不行,財政也是必須要牢牢掌控的,否則仍然改變不了受製於人的殘酷現實。
朱由校在內城逛了一圈後,就直接去了一趟外城。
看著外城的景象,朱由校不由得感慨,縱然生活在一座城中也還是差距蠻大的。
外城比內城明顯蕭條了很多,雖然也是人來人往,但是光看這些人神情就看得出來,沒有內城的悠然自得。
許多人都還在做工,挑擔扛包的比比皆是,就為了生活。
朱由檢看到這一幕也有點感觸,向自己皇兄問道:
“大哥,都是京城百姓,他們怎麼不一樣呢?”
“你也算是問到點子上了,在我大明,這些人的生活已經算是不錯了,至少還能吃飽飯,有暖和的衣服可穿。”
“而其他地方的百姓此時正處於水深火熱中,如果有機會,我帶你出去看看。”
朱由檢不能理解,他的那些師傅們不是都告訴他大明國泰民安嘛,怎麼和皇兄說的不一樣?
朱常洛還是比較心疼自己的兒子的,他登基後還特意找了兩個翰林院的文官給朱由檢講課,可惜他是好心辦壞事。
朱由校暗想,如果按曆史正常發展,十年後的大明各省大災大亂,赤地千裡,瘟疫四起,你就悔之晚矣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