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豐清楚。
他清楚,皇帝陛下對‘整肅吏治’的堅定意誌,彆說劉繇,劉備了,便是‘潁川黨’也阻止不了!
劉辯走了,豫州來了一些人,帶著劉繇,劉備進行善後。
在這些人離開的時候,劉繇上了囚車,被押解回洛陽;劉備則輕車簡從,在禁衛以及他自身的侍衛護送下,前往洛陽,‘閉門自省’。
在路過潁川的時候,徐庶上了劉備的馬車。
徐庶一身青衣,臉角瘦長,留著少許胡須,冷靜專注的聽著劉備述說著在相縣裡發生的事情。
徐庶待等劉備說完,神情放鬆,道:“明公勿憂。陛下既動了雷霆之怒,卻隻是將明公官職削去,沒有懲治,顯然是給明公留有機會。”
劉備悵然一歎,道:“我隻知糜氏兄弟從商,經營有道,卻不曾想,他們做出如此惡劣之事。劉公為我好友,想要放他們一條生路,不曾想,田中丞早已經查明……一步錯,步步錯,皆是我識人不明,用事不果之禍。令先生擔憂,備實是愧慚。”
徐庶微微一笑,道:“糜氏兄弟在治洪一事上,如此行徑,為天下不齒,明公仁德,天下皆知,斷然不會有人誤會明公。陛下削去明公官職,在庶看來,並非是壞事。”
劉備一怔,道:“此意何解?”
徐庶坐好一些,道:“明公且聽我言。關中郎將萬軍從中斬殺笮融,天下為之震驚,當世第一名將已坐實,而今更是位居荊州中郎將。荊州之地,乃現今最為要害之所,西可伐益州劉璋,東討揚州袁紹,南討交趾;同時,亦是司隸的最重要的屏障,關中郎將之責,大過於天。而明公兵不血刃克複荊州,名聲如雷,響徹大漢。士族,朝野無不讚頌,甚至於超過大司馬,盛名之下,禍之所倚,一著不慎,必墜泥沼。”
劉備認認真真聽完,還是略帶疑惑,道:“先生的意思,是我當蟄伏?”
徐庶笑容更多,道:“正是如此。洛陽朝廷,看似和氣,實則風波詭譎,內訌不止。依我來看,大司馬府與尚書台的對峙,一時半會兒難分勝負。明公在洛陽,將是他們雙方爭鬥的焦點,危機四伏,孤立無援。”
劉備恍然的點頭,道:“先生所言甚是,我在洛陽待了幾日,宴請不斷,雖無惡意展露,備也時常感覺到某種拉扯,左右不是。”
徐庶微笑,道:“如庶所料不錯,陛下削去明公所有官職,閉門自省,未嘗沒有保護明公之意。明公回到洛陽,閉門謝客,安心讀書便是。”
劉備雙眼微睜,道:“先生是說,陛下,其實是在保護我?”
徐庶道:“不錯。當今陛下,最是愛才,若非觸之逆鱗,少有殺心。就比如大司馬,行徑到那般地步,陛下一再力保,便是大司馬所作所為,皆有利於國祚,並無私心。”
劉備麵露慚愧,苦笑道:“不瞞先生,這先生解惑之前,我還埋怨陛下。”
徐庶笑了笑,道:“人之常情。還有一事,須明公立刻去做。”
劉備連忙道:“先生儘管直言。”
徐庶目光嚴肅幾分,道:“明公此番被削去官職,影響甚大,還要去信一些人,切莫亂來。”
劉備瞬間會意,卻笑容輕鬆的道:“先生勿憂。我那二弟,最是謹慎小心之人,沒有我的話,不會胡來。”
“那便好。”
徐庶恢複了神情,道:“對於劉公,進京之後,明公還是要想方設法說些話,力救一番。”
劉備道:“先生不說,我也不會放任不管。劉公這般,皆是因為我,便是再惹怒陛下,備也在所不惜!”
徐庶笑了笑,點頭稱是。
他對劉備十分滿意,這個人,仁義,寬厚,堅毅,禮賢下士,勝不驕敗不餒……凡此種種,皆是成大事者的品性!
在劉備快要到洛陽的時候,劉辯順江而下,已經到了吳郡。
“相比於其他地方,吳郡做的很不錯。”
漫步在田野間,劉辯看著整齊的田壟,與身後側的顧雍笑著道。
顧雍跟在劉辯身後,謙遜的道:“回陛下,在多年以前,吳郡就在執行朝廷的‘新政’,對於安民,墾田,下了很多功夫,這幾年,從徐州,豫州,揚州而來的流民,超過了十萬,臣拚力妥善安置,以求安民,不負陛下,不負朝廷。”
劉辯回頭看了他一眼,讚許的微笑道:“卿家能有此心,有此眼光,已經勝其他人頗多,朕心甚慰。”
“臣隻是儘本分,不敢陛下如此讚譽。”顧雍連忙道。
皇甫堅長啃著蘋果,心裡嗤笑不已。
幾年前就執行了‘新政’,安民墾田,或許是真的,但那是奉朝廷之命嗎?
還不是為了收攏青壯,一麵種田增加糧食,一麵充當兵卒!
這亂世之中,田很重要,但人更重要!
隨著大戰連綿,人口銳減,但凡有野心的,無不想方設法的增加人口,尤其是青壯!
劉辯與顧雍在田壟之間漫步,說著大小事情。
這會兒,一群人來到一處河堤,劉辯停下腳步,遠遠眺望,道:“顧卿家,隻有十萬是不夠的,朕在考慮,從其他地方挪動流民過來,至少也要百萬,卿家責任重大啊……”
百萬!
便是皇甫堅長咬著蘋果的嘴也頓了下,百萬,放到吳郡來?
顧雍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為了揚州袁紹,神色一正,抬著手道:“臣領旨!定不負聖意!”
劉辯望著遠方大海,微笑著道:“在多年以前,朕與丞相閒聊時,丞相與朕,縱觀古今,國運一直在東移,朕深以為然。不止是吳郡,徐州,揚州,將來也要遷移,這兩州之地,至少應當有五百萬戶……”
顧雍怔了怔,五百萬戶,那至少是兩千萬人,現在整個大漢朝,怕是也就這些吧?
劉辯還在眺望大海,道:“隻要安定下來,人口會慢慢增長的,而且增長的速度,會超過所有人的想象。這些,隻是朕與卿家的閒聊,是日後的事情,咱們且走且看。”
顧雍躬著身,道:“臣明白。”雖然嘴上這樣說,心裡還是狐疑。
兩千萬人啊,要多少年才能增加這麼多的人口!?
劉辯背著手,似乎能感受到海風,望了好一陣子,道:“你覺得,朕應該怎麼安置烏程侯?”
顧雍知道,皇帝陛下這次南下,肯定是有大事,這烏程侯,就是其中一環。
故作沉吟的良久,顧雍謹慎的道:“陛下,烏程侯三代,於國皆有大功,不能放置遠處,當宜重任。”
劉辯回頭看了他一眼,道:“卿家的意思,烏程侯應該進京?”
顧雍點頭,抬著手道:“是。”
劉辯若有所思,道:“那,烏程侯的那些文官,武將呢?”
孫堅,孫策到孫權,三代積累了相當厚實的家底,尤其是在吳郡,那真的是土皇帝。
顧雍低著頭,不動聲色的道:“他們皆是陛下之臣,並非烏程侯之臣,當有陛下,朝廷任用調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