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步步為營(1 / 2)

風起明末 羅小明 9491 字 1個月前

開封之圍解除,作為客軍自然也沒有太多的借口一直駐紮在開封城內,而且開封城內太多的條條框框,軍營駐地也十分的狹窄,也沒有多少的必要留在開封城內。

所以陳望沒有等到高名衡提起這件事,便主動提起移營城外。

高名衡本來想要提出這件事,隻是考慮到如果是自己先行提起,有一種卸磨殺驢的感覺。

可能會使得他和陳望之間的關係出現間隙,所以高名衡一直都在思索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提出移營的要求會好一些。

畢竟如今他已經是接領了河南巡撫的職責,河南境內如今賊寇仍然猖獗,萬民軍的勢力巨大,威脅深重,難以解決。

現在河南兵馬能用者寥寥,新軍的募集和訓練還被崇禎交付給了陳望。

這種情況之下,高名衡自然是想要和陳望打好關係。

因此在陳望主動提出移營的要求之後,高名衡自然是大喜過望,對於陳望的觀感也又提升了許多。

開封城南,漢中軍大營。

此時漢中軍營的營外人聲鼎沸,熙熙嚷嚷,一眼望去皆是攢動的人頭。

大隊大隊的漢中軍甲兵持槍挺立,各列軍陣,分守於營外,維持著場中的秩序,將營外的民眾分割成一塊一塊小的群體。

騎乘在戰馬之上的漢中軍甲騎,肩扛著明晃晃的馬刀,駕馭著戰馬,虎視眈眈的環顧著四周。

因此場間雖然慌亂,但是終究還是保持著一定的秩序,雜而不亂。

數以萬計的民眾,此時正雲集於漢中軍大營的前方,他們彙聚在一起,幾乎鋪滿了整個開封城的南麵。

這些民眾,都是此前在開封城外討活的饑民。

萬民軍和流寇不同的一點,就是萬民軍並不裹挾普通的民眾,不會裹挾饑民充作饑兵炮灰。

因此原先盤踞在開封城外的饑民並沒有消失,他們之中隻有少部分跟隨著萬民軍一起離開,大部分的人仍然留存在了開豐城外。

在開封城外定期都還有舍粥的粥棚,也算是有一口吃的,勉強可以吊著命。

如今也已經是開春,或許再熬一段時日,等到朝廷開恩,不再追捕稅款,他們也可以回歸故鄉,不要再過這種顛沛流離的日子。

而加入萬民軍的隊伍,就等於是造反。

對於普通的民眾來說,造反這個詞,實在是太過於恐怖。

如果真的不是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沒有人想要造反。

畢竟,造反可是真真正正殺頭的買賣。

而且他們可都是知道,官兵不久之前把萬民軍打的丟盔棄甲狼狽逃竄。

萬民軍在開封城下丟下了上萬具的屍體,然後灰溜溜的往東麵逃竄而去。

因此更沒有多少的人想要加入萬民軍的隊伍之中。

趨利避害,世之常理。

此時在漢中軍大營之外,這些徘徊停留的流民們,他們自然不是要衝擊漢中軍的大營。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場麵,完全是昨日官府有人向著他們傳達了一條消息。

朝廷,要征兵了,征新軍。

在漢唐之時,募兵條件極為嚴格,並非是什麼人都能夠當兵。

很多時候,正規軍的要求一條良家子,就斷絕了很多人想要當兵的道路。

所謂良家子,有恒產,身家清白,宗族乾淨,從未行不法之事。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頻繁的動蕩,大量的征兵,降低要求。

從宋時開始,以文製武。

在宋時,懲罰罪犯的方法之中,便有充軍一例。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東華門外唱名者方為好男兒,也成為了宋朝時期的典範代表。

明初武人的地位提升巨大,但是隨著土木堡之變的爆發,武勳集團就此一蹶不振,文武失衡使得再度出現文重武輕的情況。

因此在明朝的中後期,常言都是好男不當兵。

根本沒有多少好的人家願意去主動當兵,

願意去當兵的人,十中有七八都是背負著官司的亡命之徒,或是實在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

九邊各鎮征募營兵,很多時候,甚至會出現強抓壯丁的情況。

但是這一次,放出了朝廷想要征募新兵的消息之後,卻是引得數以萬計的人前去應募。

漢中軍大營、營門之上。

身穿著一身緋袍的高名衡和陳望兩人並肩而立,一眾官員和甲兵則是分立於其兩側。

“各地募兵,皆是困難無比,應征者寥寥,但是今日陳將軍募兵,各處百姓卻是如潮而來,爭先恐後,足以見陳將軍之聲威遠揚啊。”

高名衡看著眼前的人山人海的募兵現場,不由的感慨道。

此番募兵應征者如潮,內中的原因高名衡早已經是派人打探了清楚。

因為此前勤王大勝的原因,朝廷牽頭,大肆宣揚青山關之戰。

建奴掠邊數十載,北國大地數次遭受荼毒,對於建奴,百姓自然深惡痛絕。

青山關之戰,大壯國朝之聲勢。

京師獻俘之時,百姓喜極而泣,奔走相告。

而陳望作為青山關之戰首功,更是倍加推崇。

當今天子更是金口玉言,將陳望與戚少保類比,嘉其勇冠三軍之名。

因此很多地方編寫話本都是以陳望為主角,陳望麾下所領的漢中軍也被稱為陳家軍,時人將其與戚家軍,還有宋時嶽飛所領的嶽家軍相提並論。

在很多的話本之中,漢中軍都被塑造成如同嶽家軍、戚家軍都是那種軍紀嚴明、為國為民的隊伍。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陳望也是如同戚繼光、嶽飛那般嫉惡如仇,剛正不阿,忠心為國的英雄人物。

因此這一次聽說是朝廷將要募兵,將要統帶他們的將官,將會是陳望,瞬間便在開封城內外炸了鍋。

不僅僅是城外正為生計煩勞的流民們心動,開封城中不少的百姓甚至也趕來參加募兵。

尤其是那些開封城內的社兵,他們大多都是二十來歲的年紀,正值血氣方剛之時。

開封一戰,他們在戰場上見過血,搏過命,也在城牆之上,看到陳望帶著三千漢中軍甲騎大破萬民軍,氣吞萬裡如虎。

他們不滿足於隻當包圍開封社兵,他們想要成為真正的軍人,想要直接加入陳望的麾下,跟隨著陳望南征北戰。

高名衡知道內中的原因,陳望自然也是知道內中的原因。

他此前在雲陽改革督導處,分離監察所,便讓胡知禮在河南設立據點,大力發展監察所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