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算盤(1 / 2)

風起明末 羅小明 9023 字 1個月前

當陳望從周王府內走出來時,時間已經快到了子時,開封城內早已經是一片寂靜。

“此番大捷得以重創萬賊軍,對河南如今之局意義不可謂不重大。”

前幾日的時候,高名衡一直都是雙眉緊鎖,神色凝重。

但是現在高名衡卻是紅光滿麵,顯然是心情大好。

高名衡站在在宮門之外,頗為熱情的拉著陳望的手,笑言道。

“陳將軍麾下虎狼之師,當真世之名將,若無陳將軍千裡馳援,開封……隻怕是會有落入賊手之險……”

高名衡神色複雜,這幾天的時間對於他來說,可以說是度日如年。

聽聞河南兵馬主力在鄭州戰敗,巡撫李仙風身死,數十萬萬民軍在李岩的帶領之下奔襲而來之時,他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身後的名聲,對於這個時代的讀書人,尤其是官員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青史留名,是無數人的期望。

所有的官員將校,都想在史書之上留下美名,而不是惡名和壞名。

坐失親藩,陷城失地,無疑是會被釘在曆史上的恥辱柱上,這是高名衡萬萬無法忍受的。

但是誰知,山窮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陳望的到來,竟然扭轉了整個戰局,使得局勢轉危為安。

不僅守下了開封,甚至還贏取大勝,重創了萬民軍的主力,使得圍攻開封的戰事草草收尾。

如今萬民軍的殘部已經是離開了開封,向著其他的地方逃竄而去。

這一戰打完,捷報通傳京師,他高名衡不僅無過,反而還有功。

一起一落,從地獄到天堂,都是因為陳望的到來,高名衡對於陳望自然是態度溫和。

此時的高名衡,也是有些感慨萬千的意思。

“此戰能夠得勝,非末將一人之功,若無巡按大人征召社兵,調集民壯,穩定城池,僅憑末將也難以守住城池。”

在原本的進程之中,原巡撫李仙鳳撤職查辦,明廷委任當時作為巡按的高名衡為新任巡撫。

現在的情況和曆史上有很大的出入,但是能夠接任的河南巡撫的人,也隻有高名衡。

如今河南局勢複雜,叛亂四起,需要一個熟悉河南事務,又有名望能夠節製河南諸將的巡撫。

除去現今作為河南巡按高名衡外,整個朝中朝外,都再沒有這樣的人了。

高名衡如今又有守城戰功,入主河南巡撫衙門的事情幾乎可以說是板上釘釘。

這件事了解曆史的陳望能夠推測出來,自然是要處理好和高名衡的關係。

高名衡久經宦海,自己或許也是有所預料,所以從一開始便一直釋放著善意。

高名衡,並沒有表麵上看上去那麼簡單。

能夠做到一省的巡按的人,能夠什麼簡單的人物?

陳望眼眸低垂,同樣笑著回複著高名衡。

同時用餘光觀察著高名衡的臉上的神情,想要從高名衡的臉上看出些許的端倪。

但是高名衡臉上隻是掛著笑容,雙目眯起,卻是看不到內中的眼神。

陳望轉移視線,將話題轉移到了另外一麵,向著旁邊一名中年武將看去。

“再者若無陳總兵奔襲相助,也沒有良機可以重創萬賊軍之主力。”

陳望口中的陳總兵,自然不是自己,而是指的現在作為開封城守副將的陳永福。

陳永福身材高大,雙臂修長,麵容威武,眉宇之間隱約帶著煞氣,身穿著箭衣,極有威儀。

在曆史上,開封城之所以能夠堅守如此久的時間,陳永福確實功不可沒。

李自成久攻開封不下,後來在攻城之時,左眼反被箭鏃射中。

記載之中,說法不一,有說是陳永福射中,也有說是被陳永福的兒子陳德射中,還有說是被其麾下的一名小卒。

曆史上的陳永福,表現也算是可圈可點,有些許的本事。

那支突然出現在萬民軍西北部,使得萬民軍首尾難顧,顧此失彼的明軍騎兵,正是陳永福所帶領前去黃河以北陽武地帶平叛的部曲。

早在一開始陳望剛剛進入開封府時,就已經派人前往陽武找尋陳永福,向陳永福傳達萬民軍即將圍困開封城的消息。

實際上陳永福在兩天之前就已經趕赴了開封城的北部地帶。

而後根據當時的情況,陳望才製定了今日黃昏之時的計劃,讓陳永福配合著一起合擊城外的萬民軍。

“將軍言重了,此戰在下隻是作為偏師策應,能夠擊破寇賊軍陣,還是全因將軍麾下甲騎之利。”

聽到陳望提起自己,陳永福並不敢托大。

雖然陳永福和陳望之間互不統屬,但是陳望不僅是統領一鎮的總兵,而且還是掛印的將軍,這算是平白大他了兩級。

在如今,衛所序列之中的指揮使、指揮同知等等,或許不懂為官之道。

但是一眾營兵的軍將,卻是沒有辦法不懂。

能夠做到城守副將,還是開封的城守副將,陳永福自然不是什麼不通情理,不通人情世故的人。

現在河南的局勢極為複雜,作為巡撫的李仙鳳兵敗鄭州,甚至被叛軍所殺。

而作為河南總兵的王紹禹,則是被兵變所殺,還丟了洛陽。

如今的河南,作為巡按的高名衡實際上接管了河南的政務。

而河南的軍務,不出意外的話。

必然將會落到陳望這個平賊將軍的身上。

現在陝西、四川、南直隸打得不可開交。

三邊總督鄭崇儉,帶領著陝西的官兵正在追擊李自成。

而楊嗣昌則是帶領著各鎮的營兵,追入了四川,清剿張獻忠和羅汝才兩部。

北方的遼東也是風起雲湧,聽說建奴雲集重兵,似乎準備再度籌備進攻錦州。

邊事危急,戰事一觸即發,九邊的兵馬都已經開始被征調了起來,長城沿線已經全部戒嚴,保定等北方的軍鎮,也都是風聲鶴唳,極為緊張。

如今的河南和周邊,除了陳望之外,也再沒有其他的人可以挑起這個大梁。

隻怕是等到開封的捷報傳到京師後,朝廷委任陳望主持清剿事務的詔令便會下達。

考慮到日後可能會在陳望的手下聽差,陳永福自然是小心翼翼,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