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籌謀(1 / 2)

風起明末 羅小明 8529 字 1個月前

巴霧河東的戰鬥毫無懸念,完全就是一場一麵倒的屠殺。

混亂之中有很多的曹兵掉入了河水之中,最後獲得的斬級隻有七百餘級。

這些斬級並不出眾,也沒有擒獲任何一名流寇的頭領,但是這一份斬獲卻足夠為楊嗣昌挽回一定的顏麵。

在一個多時辰之後,從東麵一路追擊著羅汝才的明軍騎兵才趕到了巴霧河河東。

帶領騎兵一路追擊羅汝才的自然是曹變蛟。

從興安分彆之後,曹變蛟先轉襄陽,然後再南下進入順安,歸攏在了楊嗣昌的麾下。

有了湫頭鎮的教訓之後,曹變蛟因此穩重了許多。

沿路山高水長,為了防備可能到來的伏擊,曹變蛟一路都不敢過快。

等曹變蛟領著騎兵抵達巴霧河東之時,正好遇到已經將戰場收拾乾淨了的漢中軍。

陳望早就已經注意到了曹變蛟的到來,還派出了信使溝通。

眼見曹變蛟領著親騎到來,陳望也駕馭著戰馬迎了上前。

“興安一彆,多時未見了。”

陳望和曹變蛟之間在白土關的時候已經說開了一切,彼此之間並沒有什麼芥蒂和隔閡。

“確實是許久未見了。”

曹變蛟也是有些感概,不過此時在他內心之中驚訝的情緒更加大於感概。

從竹山到這裡,應該超過五百餘裡,因為地勢崎嶇很多地方的行進較為困難行軍的速度很難快的起來,算上軍令傳遞的時間。

也就是說,陳望帶著騎兵從竹山一路奔馳,隻花了三天的時間便跨越了五百多裡的路程。

因為之前的溝通,所以曹變蛟也知曉現在的情況。

曹變蛟的眼神微凝,他原本以為自己已經足夠高看陳望,但是現在卻發現,他還是小看了。

原本曹變蛟以為陳望隻是練兵在行,精通火器和步陣。

但陳望甚至還通曉騎兵,這麼快的行軍速度,這樣高的行軍強度,極為考驗一名將校對於麾下軍隊的控製。

曹變蛟久在邊關擔任騎將,自然眼光毒辣。

他看到陳望麾下的騎兵,大部分人的臉上雖有疲憊,但是卻仍然保存著一定的精力。

臨時紮下的軍營整齊乾淨,軍兵井然有序,各司其職。

曹變蛟看著一眾遊戈在郊野的騎兵,雖然隻是粗略一看,但是人數絕對了超過了三千人。

而且這三千的兵馬一眼看去,便能看出戰力不俗,絕非弱旅。

相對於步兵來說,騎兵要難練的多,往往就是下上數年的苦功,也隻能練出一批勉強合用的騎兵。

曹變蛟心神轉動,他想起他的叔父曹文詔在湫頭鎮之戰後跟他說過的話。

陳望觀察入微、臨危不懼、臨戰不亂、條理清晰,可任先鋒之職,亦可任做中軍。

練兵有方、老成持重、進退有度、文武兼濟,有領一鎮之才。

而事實也證明他的叔父看人並沒有錯,甚至還說低了一些。

陳望不僅有領一營之才,還有領一鎮之才。

隻是……

曹文詔在他南下的時候,還跟他說了一句話。

曹變蛟目視著陳望的雙眸,似乎是想要從陳望的眼眸之中看出什麼端倪。

不過無論他怎麼去看,陳望的神色如常,眼神仍舊清澈明亮。

曹變蛟的異狀自然是被陳望儘收於眼底,雖然不明就裡,但是陳望很清楚應該怎麼去應對。

陳望和曹變蛟簡單的敘了一下舊,便將話題引到了羅汝才的身上。

“適才我看到南北兩麵都有火光浮現,想來是流寇將渡河的船隻燒毀殆儘,要想渡過巴霧河,現如今也隻有搭建浮橋一個辦法了。”

“但是搭建浮橋起碼需要一日的時間,這個時間,已經足夠羅汝才他們跑出上百裡開外了。”

曹變蛟的神色凝重,壓下了心中原來的情緒。

“張獻忠入蜀北上廣元府,大掠巴州,蜀撫邵捷春領兵追擊,張令和秦良玉兩部也同往追擊,夔州府內僅有軍兵八千人,而且都分散在各地的州縣之中,其中半數以上都是衛軍,守城尚可,野戰萬不是流寇的對手。”

“羅汝才這一次突圍入蜀,已成定局,造成的破壞隻怕是不下於張獻忠多少……”

陳望神色凝重,曹變蛟所說的情報頗為重要。

陳望受楊嗣昌的命令統領漢中、鄖陽兩府的剿寇事宜,對於其他地方的了解,除去監察所的探查之外,便隻有通過朝廷抄送給四方的塘報了解。

四川的空虛,陳望知道,但是並不知道是怎麼樣的一番光景。

眼下曹變蛟講川東的大致情況講述完全,也讓陳望對於眼下的局勢有了一番更為清晰的了解。

“川內如今的局勢如何。”

陳望眉頭輕皺,沉吟了一下,而後還是選擇問道。

三邊總督鄭崇儉與楊嗣昌的六省總理理論上同級,互不統屬,但是實際上鄭崇儉還是聽從楊嗣昌的軍令。

因為楊嗣昌不僅六省的總理,還受崇禎的詔令,以閣臣之身份統管關內流寇進剿事宜。

關內局勢情報全部都會先彙總到楊嗣昌的手上,而後再遞交往北,交給朝廷。

曹變蛟跟隨在楊嗣昌的身側,自然也能了解內情。

“川內如今局勢不妙,闖賊占據龍安府,以江油為據點,擋住了四川進剿的兵馬。”

“川軍分西、南兩方包夾龍安府,南路軍由侯良柱統領,龍安府地勢險要,江油更是兵家險地,南路的戰局仍然僵持不下。”

李自成兵出山林,先行傳信給祁總管、仁義王當即反正,裡應外合,內外夾擊,大敗川東明軍。

四川總兵侯良柱因此被斥責降職,戴罪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