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廟堂(1 / 2)

風起明末 羅小明 4706 字 1個月前

律轉鴻鈞佳氣同,肩摩轂擊樂融融。

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中。

伴隨著萬家的燈火陸續點燃。

百孔千瘡明帝國向前顫顫巍巍的邁出了一步,冒著風雪進入了新的一年。

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北國的九邊一片寂靜,隆冬時節長城內外皆是一片沉寂。

建奴入侵造成的影響和破壞還未消弭,死去的人無法複生,但是活著的人仍然需要繼續的生活下去。

邊事緩和,建奴退卻,去年初春的那一場大捷,讓整個九邊北國都歡呼雀躍,為之而振奮。=

青山關大捷造成的最大影響,不是殺傷眾多的的建奴北虜。

而是一掃數十年來遼左敗局之萎靡,蕩清了朝堂內外之驚懼。

九邊軍兵皆受振奮,各地營鎮皆領鼓舞。

洪承疇任薊遼總督、孫傳庭任保定總督。

兩人上任之後皆是銳意進取,革除弊政,大練新軍。

宣府、大同、山西、薊州、昌平、遼東、山海關、寧遠等十數鎮皆是厲兵秣馬,一掃昔日之頹勢。

尤其是孫傳庭,相比於洪承疇而言,孫傳庭所做的事情更為激進。

不僅改革衛所,重練軍兵,重修軍械,半年時間連上百份奏疏針砭工部、兵部兩部諸事。

工部的貪腐,兵部的冗沉被孫傳庭毫不留情的揭露了出來。

原本所有的奏疏都應該要經過內閣之手,但是因為擁有崇禎特許的權力,孫傳庭獲得了密奏的權力。

密奏由東廠的廠衛直接傳遞到崇禎的手中。

也正是因為如此,崇禎才能夠看到著一些奏疏。

這些奏疏全部都呈遞上去,引發的結果便是致使崇禎勃然大怒,下令清查兩部諸事,尤其是工部兵備質量奇差和貪腐成風之事。

兵部和工部兩部因此遭受了整頓。

得到了整頓之後的兵部辦事效率提升了不少,而工部製作出來的軍械質量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作為始作俑者的孫傳庭,也因此遭到了更多的非議和敵視,彈劾攻訐孫傳庭的奏疏幾乎連日不休,積滿了內閣的桌台。

對於這些上呈而來的彈劾奏疏,崇禎全都是留中不發。

不過從一開始的斥責彈劾之人,再到後麵的沉默,明顯能夠看得出來崇禎態度的變化。

三人成虎,眾口鑠金,不過這些都並非是崇禎對於孫傳庭態度轉變深層的原因。

改變崇禎看法的,是因為在他答允了孫傳庭的所有請求之後,最後卻沒有見到多少的成效。

而最後讓崇禎對孫傳庭產生厭惡的則是,孫傳庭在十二月時,竟上疏請辭保定總督,理由竟然是傷風久治不愈,竟致使雙耳失聰。

京師紫禁城,西暖閣之中,崇禎怒氣衝衝,一把將手中的奏疏丟到了地上。

“當真是可笑之極,這孫傳庭真當朕是三歲稚童?!”

“區區傷風數月不愈,竟然能致耳聾,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崇禎神色恐怖,大發雷霆,閣內一眾宦官宮女皆是跪伏在地,戰戰兢兢。

暖閣之中,作為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王德化並不在其中,而是王承恩跪在一旁。

王承恩跪在近側,他的神色複雜,想了一想,頂著壓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