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捉襟見肘(1 / 2)

風起明末 羅小明 8668 字 1個月前

楊嗣昌暗地裡的籌謀,陳望自然是不可能得知。

就算是得知了楊嗣昌的籌謀,陳望也沒有辦法去幫助孫傳庭,文貴武輕,身為武官,再如何的優秀,再如何的勇猛,就算是站上了最高的頂點,也沒有任何的辦法乾涉到國家權力的決策。

朝堂是文官的天下,被文官所掌控的地方,軍事作戰也都是文官作為總督巡撫節製各路兵馬。

就算是掛將軍印的總兵,也僅僅隻有戰時的節製之權,卻無決策之權。

楊嗣昌的命令是在第二天的午時傳到白土關內,陳望當即發令,調川兵三營南下馳援川東,隻留下了張令還有土家族的戰兵兩營兵馬繼續留在白土關協防。

這一命令,一眾川軍自然是沒有任何的意見。

張令畢竟年事已高,雖還有衝鋒陷陣的本事,但是長途跋涉也頗為不易。

更何況這一次南下馳援川東肯定是要一路急行,這其中的照拂之意所有人都很清楚。

至於土家族的戰兵被留下,眾人也沒有多少的意見,包括土家族戰兵本身。

土家族的戰兵沒有意見,原因很簡單。

對於這些土家族的戰兵來說,他們之所以受召出山,隻是因為秦良玉的征召,去哪裡打仗都無所謂,隻要有糧有餉就行。

張獻忠就算真的打入的川東,他們也不會因此受到任何的影響。

難不成張獻忠還敢領著兵往石柱那邊去?

張獻忠要真敢領著兵去石柱,跟羊入虎口有什麼區彆,正好拿著張獻忠的首級找崇禎皇帝去換賞錢。

其餘的人之所以沒有意見,則是因為入援川東的兵馬已經有差不多九千餘人了。

張令隻領了兩部的戰兵留下,其餘的兵馬都讓麾下的遊擊帶領著一起馳援,這麼多人數回援川東已經是綽綽有餘了。

川東本來就還有一萬多的兵馬,加上九千人,借助著地勢怎麼都夠守住流寇的進攻了。

九千川兵早已經是整裝待發,南下的命令傳來之後,九千川兵歸心似箭,立即便是馬不停蹄的一路向南而去。

“若是我們遼東的將校有川軍將校一半保護鄉土的情緒,也不至於連廣寧都丟下了……”

陳功站在陳望的身側,看著遠去的那些川兵,心中百轉千回。

陳望遠望著官道之上正蜿蜒而去的川兵,心中也與陳功是一樣的情緒。

“遼東的亂局從天啟之時便已經是不再是單純的軍事問題,很多的事情其實都不單純。”

不是遼人軟弱,也不是遼人不想複土,大小淩河之下埋著不知道多少想要複土的遼兵屍體。

祖大壽困守大淩河,一直守到了彈儘糧絕,所有該吃的都吃了,不該吃的也都吃了,除了人之外,已經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再吃了。

最後的援軍也敗於大淩河外,祖大壽在最後的時刻選擇了投降。

在出城之後不久,祖大壽向著向黃台吉建言,稱他的妻子兒女還在錦州城內。

如今趁錦州不知自己已經投降,願意帶一支兵馬去錦州,在城裡當內應,奪取錦州城。

黃台吉沒有懷疑,讓祖大壽帶兵前往錦州,想要實行這一計劃。

但是等到祖大壽一回到錦州之後,便重新招兵買馬,組織防禦,重新歸附了明廷。

“算算時日,張獻忠這個時間,也應該已經是在川東攪起了風雲。”

陳望的目光向上抬了一抬,看向遠方連綿的群山。

楊嗣昌尚在房縣境內,左良玉和陳洪範兩部前鋒都隻是剛剛抵達竹山,他們還不知道時態的嚴重性。

等到楊嗣昌領兵抵達竹山的時候,已經是十一月的二十八日了。

陳望領親衛騎兵一路急行,也趕到了竹山拜見。

竹山南郊的明軍大營之中,楊嗣昌的神色陰鬱負手立在帳中懸掛的輿圖之前。

麵對著親衛傳來的陳望前來拜見的消息,楊嗣昌甚至都暫時沒有理會。

就在今天平旦的時候,一封從四川遞來的塘報打破了他的清夢。

張獻忠、羅汝才兩人領兵南下,進入了川東境內,擊潰了設防堵截的川東守軍,連破州縣。

而後張獻忠和羅汝才兩人領兵一路直入夔州府內,突入大寧、大昌兩地,兵鋒直指就在長江沿岸的巫山。

按照常理來說,川東的守軍還有萬餘人,加上各地的民兵更多,扼守關隘,就算流寇南下,擋下流寇五六日的時間並不成問題。

但是現在川東傳來的塘報,川東的守軍卻是連一日都沒有抵擋的住,便被流寇突破了關隘,打入了腹地,一路直下長江。

不過流寇突破速度雖然超出了楊嗣昌的預料,但是這些不足以讓楊嗣昌動怒。

楊嗣昌真正動怒的是,四川巡撫邵捷春不聽他的調令一意孤行,致使他的計劃將有有付諸東流的風險。

湖北土地廣闊,難以製服賊兵,而四川地勢險峻且交通不便,賊兵受製於山川地勢,騎兵眾多的優勢無法施展開來。

隻要驅趕流寇進入四川,屆時官軍從四路合剿而來壓入境內便能大獲全勝,而獲全功。

楊嗣昌讓邵捷春提銳卒水陸五千兵馬守衛巫山以東,為的就是防止張獻忠從房縣、竹山方向,經由川東南下,繞開天險轉入湖廣中部的興山和歸州。

但是邵捷春卻是守在巫山,攔住了流寇進往夔州府的去路,反而是並沒有防守楊嗣昌下令他鎮守通往湖廣中部的關隘。

麵對著這樣的局麵,羅汝才必然不會進攻巫山,肯定是要往湖廣行去。

如今在湖廣中部,歸山和興安兩城僅有不到四千的兵馬,後方的夷陵城更是僅僅隻有一千的兵馬,可謂是空虛非常。

一旦羅汝才轉入湖廣中部,事情便將一發不可收拾。

湖廣是稅收重地,又是產糧重地,流寇竄入湖廣,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楊嗣昌臉色陰晴不定,邵捷春作為巡撫在布防這些事情上陽奉陰違,他現在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來製衡邵捷春。

調遣兵馬楊嗣昌可以用軍令強行調遣,對於正常的兵馬的調動,邵捷春身為巡撫隻有遵從。

拒絕正常的兵馬調動是大罪,所以此前,楊嗣昌下達的調兵令,邵捷春隻能是奉令而行。

但是在布防守禦等事,巡撫卻是有自行決斷之權和臨戰變動的權利,楊嗣昌哪怕權傾一時,對於邵捷春也暫時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傳令,湖廣副總兵楊世恩、荊門守備羅安邦,移營興山、歸州。”

楊嗣昌看輿圖之上掃視了一圈,距離興山、歸州最近的兩部也就是在夷陵東北部遠安的楊世恩和羅安邦了。

但是他們兩部合起來也隻有五千的兵馬,不一定能夠抵擋的住流寇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