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陣(1 / 2)

風起明末 羅小明 9001 字 1個月前

辰時五刻(8:15)。

大清河南岸,清軍大營此時一片喧騰,已是沸反盈天。

清軍大營之中,大量身披著重甲的清軍甲兵,正順著營地內部軍帳留出的過道,向著前方快步行進而去。

雜亂的腳步聲之中,混雜著各級軍官聲嘶力竭的命令聲。

營外炮聲連綿,恍若震雷,裹挾著無與倫比的氣勢滾滾席卷而來。

清軍大營正白旗營地,營地之中,甲士林立,旌旗如羽。

在層層的軍帳、片片的戟戈之間一座巨大的望台佇立在營地的中央地帶。

這座望台正是清軍的指揮台,作為清軍主將的多爾袞此時正麵沉如水的掃視著整個戰局。

北地的天在冬季亮的很晚,要到辰時才會開始亮起。

多爾袞本來計劃的是等到辰時四刻,風清天明之後下令軍隊發起進攻。

但是在辰時一刻,天剛微明的時候,大隊的明軍便已是踏出了軍營,率先向著他們發起了進攻。

明軍突然的出擊出乎了多爾袞的預料,徹底打亂了他原本安排好的計劃。

而且明軍的人數比起此前斥候探報的更多,總兵力差不多達到了三萬人左右。

多出來的上萬軍隊是原本山東省內,駐防在德州城內的軍隊,他們之前落在了後方,沒有被斥候所發現。

不過眼下,明軍三萬大軍已經是抵達

明軍大軍儘出,在大清河乾枯的河道之上派兵列陣,兩翼是作為護衛的騎軍,約有六七千騎。

排列在中間的是一萬五千餘名步兵,共分五陣,每陣約有三千餘人,其中有三陣為車營,外圍有戰車作為防護,其餘的軍卒則留守後方的大營,作為後陣策應。

明軍的車營戰術存在時間很久,現在明軍所使用的車營戰術。

基本都是萬曆年間,俞大猷和戚繼光對於車營戰術進行的改革後的定製。

俞大猷認為:“車必籍火器以敗賊,火器必籍車以拒馬。”

簡單來說,就是戰車一定和火器結合起來,火器作為活火力的補充,戰車則是為了抗拒衝鋒而來的戰馬。

經過俞大猷和戚繼光改製之後,明軍的車營的戰術徹底趨於完善。

在戚繼光之後,邊鎮的車營隨著時間推移,同時根據戰場的形勢也一直都在發生了變化,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根本的核心並沒有發生多少的改變。

明軍的車營,一般有重車、輕車兩種大的車型,根據裝載的火器不同又有不同的車型。

戰車兩頭都設有長轅,兩頭皆可駕馬,可進可退。

戚繼光改革的車營,重車每輛裝火炮兩門,配備二十名士兵,其中正兵十名,兩名管馬,炮手六名,車長一名,舵手一名,另外十人則為戰兵,負責近戰。

輕車則留射擊空位,以供鳥銃,弓弩使用,以三千人為一營,每營設兵車一百二十八輛。

車營對敵,作戰之時根據隨地形將戰車環列於最外側,己方的騎兵居於最中央,而後步兵,弓手、火銃手層層遞進。

敵人距離遠時使用火炮與火器進攻,離得再近一點便用弓弩還擊,等到敵人衝至近前,步兵上前依托戰車防禦拒馬武器器列於陣前,用長槍刺殺,敵人敗北後,再派騎兵對其進行追擊。

戚繼光領兵鎮守北疆十數載,憑借車營戰法屢敗蒙古,得以名動漠南。

在渾河血戰,浙兵便是依據車營與數倍於己的後金兵鏖戰了,一度陷入僵局,遲遲無法擊破浙軍車陣。

直到浙兵打光所攜帶的火藥和彈丸之後,後金兵憑借著人數的優勢,這才衝開了浙兵的車營,贏下了渾河之戰的最終勝利。

明軍的這種車營戰術在針對武備不精,缺乏重型火炮的蒙古部落來說收效卓著。

但是麵對著擁有著重型火炮的清軍之時,便不可避免的落入了下風。

因為本來戚繼光在改革的初期,為的也隻是要應對北方蒙古諸部的威脅。

在戚繼光所處的時代,處於遼東塞外的女真諸部,這個時候還是大明的忠仆。

那個時候的努爾哈赤,也隻不過是遼東李氏門下的爪牙罷了。

沒有任何一人在那個時候能夠料到,女真會在隨後的數十年間迅速的崛起,一躍成為遼東的霸主……

如果李成梁在九泉之下得知自己的二兒子李如柏,三兒子李如柏兩人會因為女真而死。

不知道李成梁會不會後悔自己為了仕途風順而養寇自重。

隨著時代的進步,武器的進步,車營注定是要退出時代的戰法。

隻是對於現在的清軍來說,明軍擺出這樣的車營他們卻一時間沒有多少好應對的辦法。

在遼東,在塞外,他們能夠收攏大量的火炮,甚至於排列紅衣重炮。

在重型火炮的轟擊之下,連磚石所鑄的城牆都無法抵抗,木製的戰車又如何能夠抵擋?

但如今這是在關內,這一次的入口之戰,他們深入明國的內地,為的是劫掠財物和人口,皆是輕裝簡行,甚至連糧草都沒有帶,更不用提重型的火炮。

諸如紅衣大炮那般的重型火炮,得需要數匹馱馬拖拽著前行,一日還走不了多少裡,會極大的拖延行軍的速度,這一次入口他們自然是沒有攜帶。

在賈莊所使用的火炮也都是從明軍的手中繳獲的,基本都是中小型的火炮,多是各式的佛朗機炮,射程並不遠,威力也不大。

想要依仗這些火炮轟開明軍的車營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那麼想要擊破明軍的車營,便隻有推行盾車遞至近前,短兵相接強行破陣。

隻是這樣一來,傷亡也必然直線上升,這又是清軍不能接受的。

明軍步兵共分五陣,呈一字排開,第一陣,第三陣、第五陣三陣為車營,二、四陣為普通軍陣。

車營和普通軍陣之間交錯相布,互為呼應,相互依靠。

多爾袞緊蹙著眉頭,眼神陰騭,掃視著整個明軍的大陣,想要找出破綻。

但是這些出自孫傳庭手筆布下的軍陣,怎麼可能有什麼破綻,幾乎所有的細節都被孫傳庭所注意到。

多爾袞看了許久也沒有看出任何破綻,耳畔的火炮聲幾乎一刻都不平息。

讓多爾袞心中最為煩悶的是明軍在陣前設置的炮兵營地。

明軍擁有一支規模不小的炮隊,那些火炮火炮威力相對於一般的紅衣炮要小。

但是比起佛朗機卻又要大得多,而且射程也超過他們軍中的佛朗機炮。

這個距離之上,他們隻有挨打的份而沒有還擊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