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公煮為糧(1 / 2)

風起明末 羅小明 10958 字 1個月前

風起明末山河破碎第二百三十五章:公煮為糧中軍帳外,風雪交加,凜冽狂暴的寒風卷著冰涼透骨的雪花沒完沒了的刮著。

夜幕之下,天地之間皆是一片黯然蕭索的景象,點點的燈火在風雨之中幾乎微不可聞。

帳外戍衛的甲士掀開了帳簾,一名頭戴著淩雲巾,身穿著海青大氅的老者有些遲疑的步入了帳中。

那老者走入帳中,三步兩停,似乎是有些躊躇和惶恐。

盧象升支起身,目光投向那入賬的老者,正好和其四目相對。

那老者身形一僵,眼眸之中滿是驚喜,又帶著些許的難以置信,一時間臉色變幻良多。

那老者手柱著拐杖,似乎是想要看的再清楚一些,又上前一步,他目視著就在前方不遠處的盧象升,緊接著渾身顫抖了起來,而後拄著拐杖跪倒在地,顫聲道。

“草民楊齊,叩見……明公……”

盧象升支起身,微微抬手,溫聲道。

“老先生不必多禮,天冷地寒,還請起身言事。”

“聽聞老先生從廣平府而來,眼下四處烽火,正值兵荒馬亂之際,為何冒險來此,莫非是有何冤屈想要請我伸張?”

盧象升示意衛士上前,將那老者搬來了一張坐椅,讓其坐了下來。

“多謝明公垂憐,草民並無冤情相煩。”

楊齊搖了搖頭,目視著坐在上首的盧象升,感慨道。

“一彆五年,明公仍然如同往昔一般守正不阿。”

盧象升神色微凜,眼前的老者和記憶之中的一個人的身影重合起來。

那是在五年以前,他還擔任大名兵備道時所見過的人。

當時流寇奔入北直隸,為抵禦流寇侵攻,他在順德、廣平、大名三府募集丁壯組建成軍,當時各地的鄉紳紛紛捐糧捐物。

楊齊當時便在那些鄉紳代表之列,楊家當時捐的錢財不再少數,而且很多族中的子弟甚至都加入了軍中。

盧象升記得,如今在他軍中有一名把總,似乎就是出自廣平楊氏。

“看來明公是記起了草民,能蒙明公記念,乃是草民平生之幸。”

楊齊看到了盧象升的眼眸逐漸變得清澈,也是頗為激動。

“大名三府之所以能夠安定,也正是因為有楊老先生一眾願意捐輸錢財,報效國家的士紳。”

盧象升的態度再度放緩了許多,遇到昔日的故人,也讓他心中的淒冷消散了不少。

“既然不是什麼冤屈,那楊老先生為何冒險一路奔馳趕來?”

楊齊長歎了一聲,神情複雜,迎著盧先生疑惑的目光,言道。

“建奴凶惡,這些時日以來我等也聽聞了不少,眼下人心惶惶,確實沒有人敢出城去。”

“但是聞聽明公領軍前來,我等就算冒險,也一定要來相迎,我為眾人所推,特來尋訪明公。”

“明公昔日任職大名兵備道,驅除流寇,儘蕩盜匪,護我三府百姓安寧,造福地方,我等如何敢將其相忘?”

盧象升神色微微動容,原本有若寒冰的心也出現了一絲悸動。

“天下洶洶已有十年,流寇在天下禍亂,北虜猖狂,明公一生之計為天下先。”

“明公領軍一路馳援,沿縣城池卻不肯接濟分毫,這些事情,早已經傳遍三府之地,我等皆有耳聞。”

“奸臣在朝,妒害忠良,明公因為孤忠受到嫉恨,三軍捧出關之檄,將士卻懷西歸之心。”

楊齊沒有坐下,仍然是跪在地上,神色哀傷,聲淚俱下。

朝中的事情,他們並非是沒有耳聞,各地馳援的兵馬所受的待遇,他們也是知曉。

“明公軍隊就這樣駐紮在荒郊野外,露宿風餐,卻連一頓飽飯都難以吃上,沿路所見軍士皆是麵有菜色,唇無血色。”

“建奴凶惡,人數眾多,明公麾下將士卻連飽食都難,又如何能夠上陣殺敵?!”

楊齊的話語一字一句全都猶如利刃一般紮在盧象升的心中。

盧象升不自覺的握緊了拳頭,眼神也逐漸變得冷冽了起來,但是到最後,萬般的情緒,積蓄的千言都隻是化作了一聲歎息消散在了帳中。

“國家危難,安能置身事外?”

“百姓受苦,安能坐視不理?”

盧象升知道楊齊話語裡潛藏的意思,楊齊想要和其他的軍隊一樣避開建奴的主力。

他知道這是眼下最好的選擇,但是他做不到,他的回答隻有兩句話。

他沒有辦法說服楊嗣昌,也沒有辦法認同楊嗣昌。

他不是楊嗣昌,也永遠成為不了楊嗣昌,更不想成為楊嗣昌。

他沒有辦法眼睜睜看著這一切發生,將其當作是成功路上必須要經曆的事情。

對於盧象升的回答,楊齊沒有感到絲毫的意外,他早已經預料盧象升會拒絕他的提議。

楊齊俯身拜倒在地,誠懇的請求道。

“若無明公,我等三府早已為流寇所害,怎麼會有這麼多年太平安定的時日。”

“如今建奴南下大肆擄掠,已經侵入三府,我等雖然憤恨不已,然有心殺賊,卻是苦於無人統領。”

“建奴有大軍數萬,明公如今卻是勢單力薄,孤立無助。”

“草民,懇請明公移軍廣平,召集義師。三府子弟聞聽明公到來,必然蜂擁而來,裹糧想從,也能為明公增添助力,不至於獨麵建奴。”

帳外,狂風呼嘯。

帳內,燭火搖曳。

盧象升的身形隨著搖曳的燭火不斷的變幻著,臉上的神色因為陰影而使得人難以看清。

氣氛沉默的可怕……

不知道過了多久。

盧象升緩走下首座,扶起了跪在地上的楊齊,歎聲道。

“我盧象升何德何能,能為三府父老如此掛念。”

“大敵西衝,援師東隔,但即便如此,麵對建奴肆虐,我身為督撫,又如何能夠置身事外?”

“更何況此事為朝廷命令,怎可違逆?”

盧象升扶起楊齊,向後退了一步,搖頭道。

“三府父老之請求,請恕我拒絕。”

“如今我麾下隻有疲卒八千,已入建奴彀中,孤而無援,食儘力窮,旦夕死矣,前往廣平,隻不過白白連累三府的百姓與我共同受罪。”

“大威,派遣一隊騎卒,送楊老先生返回廣平府……”

盧象升沒有給楊齊拒絕的機會,直接向著虎大威下了命令。

楊齊還想再說,但是看到盧象升的神情,最後還是沒有說出任何勸說的話來。

虎大威站起了身來,帶著楊齊向著帳外走去。

虎大威離去之後,帳中又再度恢複了寧靜。

盧象升重新坐回了上首。

杜文煥和楊國柱兩人至始至終都沒有言語,隻是靜靜的坐在坐椅之上。

不過盧象升並沒有打算繼續再沉默下去。

“巨鹿是死地,你們沒有必要跟著我去往死地……”

“你們若是想走,現在是最後的機會,我可以給你們一封軍令,你們去往廣平,去守廣平。”

盧象升沒有抬頭,坐在下首的杜文煥和楊國柱兩人也仍舊是沉默不語。

“你們跟著我從邊鎮一路到京師,又從京師一路到南宮,已是仁至義儘,我心中清楚,不會怪罪。”

盧象升抬起了手,揮了一揮。

“你們先回本營吧,我已經簽好了軍令讓人送到了你們的帳中,若是想走,明日平旦之時拔營往東,不要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