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海誓(1 / 2)

風起明末 羅小明 9814 字 1個月前

陳望端詳著手中的火銃,他現在手中所持著的這杆火銃正是薄玨在前不久給出的圖紙,製作出來的樣槍。

陳望手中的這把樣槍上麵已經是裝上了刺刀,刺刀是套筒式的刺刀。

刺刀並非是後世二戰時期那般是長匕首的形狀,而是呈菱形,宛如長槍的槍刺一般,不過也有一些區彆。

陳望輕輕一振手中的火銃,將其像是拿長槍一般雙手舉起,熟悉了些許的時間,也是找到了一點使用長槍的感覺。

火銃加上刺刀,雖然和長槍相似,但是實際上還是有很多的區彆。

裝備著刺刀的火銃普及之後,陳望也準備專門教導麾下的軍兵學習刺刀的捅刺和協同戰法。

銃身加銃托共長五尺有餘,裝上刺刀共長六尺有餘,換算成後世的米,差不多已經是將近兩米的長度。

這個長度相對於這個時代長槍兵手中的長槍,自然是不夠長。

這個時期一般長槍兵手中的長槍基本都在一丈以上,超過四米。

但是長槍兵手中的長槍並不拒絕遠程射擊的能力,既不能在百步之外引發射擊,也不能在五十步內洞穿鐵甲。

而現在這把火銃卻是可以做到,同時具備了遠程打擊和近戰搏鬥的能力。

不過現如今的技術,還是不能夠量產這樣的火銃。

刺刀的部分實在是太難了,對於工藝要求遠比想象之中的更好。

樣槍的套筒和刺刀都是經過了工匠手工的打磨才完成了貼合,量產的話還有不小的技能難關需要攻克。

證據就是薄玨送來的那一份足有五頁關於專業技術方麵的報告,看的陳望都覺得自己或許真的不認識漢字。

“打火率如何?”

“說是有七成左右,打火率並不高,用上顆粒火藥作為引藥的話,還要更低一些。”

陳望眉頭微蹙,他知道這個打火率在現階段來說已經算是不錯,但是他還是希望能夠再高一些。

後世燧發槍技術完善時期,打火率基本都在85%左右。

“射程和威力如何?”

陳望掂量了一下手中的火銃,感覺重量約有八九斤的樣子,拿在手中頗具份量。

不過薄玨也按照他之前提的要求,在火銃的槍口下端和扳機位置係上了一條背帶。

行軍的時候不需要士兵再用肩膀扛著,隻需要背在肩上便行,這點重量倒是不算什麼,不過臨陣對敵的時候,這個分量確實是有些重了。

“軍器局試槍二十發,得出的數據是在百步之內殺傷無甲目標,七十步內破甲,五十步內破甲兩層,四十步內破甲三層。”

胡知禮的語氣略微有些激動。

“若是北上與建奴野戰,建奴推盾車遞進四十步內,和我們對射怕是討不了多少的便宜了!”

也不怪胡知禮情緒激動,實在是因為當初遼東的時候,他們已經不是三番兩次吃過這樣的虧了。

建奴推盾車一路過來,銃打不穿,炮轟不爛。

一般的佛朗機和虎蹲炮根本造不成多少的殺傷,隻有打那些三四斤炮彈的火炮才能夠轟開。

抵到近前五十步甚至是三十步的距離,建奴的那些甲兵才開始彎弓搭箭,從盾車後方踏出後連發重箭。

他們手中的那些鳥銃火銃在這個距離上,和建奴重兵對射根本討不到半點的好處。

工部、各衛軍器局製作的鳥銃多為不合格的產品,對敵之時,軍兵往往不敢裝足火藥,因此原本不大的威力就更加的不足。

而三眼銃設計之初本來就是針對沒有裝備重甲的蒙古遊騎,破甲功效比起鳥銃還要差上許多。

軍中裝備重弓的隻有少數的家丁,普通的弓兵也多是持著軟弓,些許的家丁又如何能夠撐住局麵。

建奴的那些重兵多是出身於白山黑水之間,長時間以漁獵為生,射箭又狠又準。

建奴的重兵停留的距離,是他們重箭的破甲的範圍,而他們完全是被動挨打,根本對建奴的那些重兵造成不了多大的殺傷。

當初在遼東之時,野戰基本向來敗多贏少,每次回想起來胡知禮就倍感憋屈。

現如今這杆從漢中府內地送來的火銃,卻是可以在四十步內射穿建奴的三層重甲,如何不讓他感到振奮?!

“四十步內破甲三層……”

陳望握著手中的火銃,心中不由的放鬆了許多。

有了這樣的火銃,到時候等到勤王令下來北上勤王和清軍作戰之時,對射的階段起碼不會太落於下風。

“對了,這銃的精準度和鳥銃相比,應該差不了多少吧?”

戚繼光曾讚鳥銃為臨陣第一利器,利能洞甲,射能命中,弓失弗及。

曆史上戚家軍在訓練之時,對於鳥銃手的要求是在在八十步外立五尺高,二尺闊木牌,三發一中,十發七中者為精。

戚家軍軍中對於軍士技藝是定期考察,按照技藝的高低評級給予不同的待遇。

這一點,在早期建軍的時候,陳望就已經是直接照搬了戚家軍的這些規定,在軍中定下了技藝的考校製度。

如今對於軍隊的訓練,大部分也都是照搬《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之中的內容,不過當然也沒有完全生搬硬套,而是按照實際的情況相應的做了一些改動。

“不僅不差,甚至精準度還有提升。”

胡知禮的臉上罕見的帶著笑容,回答道。

“薄先生說,望哥因為設計的這種銃托,可以讓軍士手持著這種火銃的時候用肩膀提供什麼支撐來著,反正就是射擊的時候火銃更穩不會有過多的顫抖,所以射擊的精度因此高了不少。”

“試槍的時候,試槍手的中靶的數據也比往昔試用鳥銃要好不少。”

“不過,好像薄先生說,之所以準度提高了不少,和新製作出來的銃床好像也有不少的關係。”

“等等……”

陳望握著火銃的手僵在了半空之中,半響才回過神來。

當下也顧不得其他,連忙詢問道。

“銃床?!”

胡知禮點了點頭,看到陳望的神色,一瞬間便明白了這件事似乎很是重要。

“對,就是銃床。”

“薄先生製作出了一種專門用來鑽膛的工具,用水力作為驅動。”

“一開始難道不是望哥先提出用水力作為驅動去鑽銃管的嗎?我記得薄先生在信裡麵提到過。”

胡知禮有些奇怪的問道。

“這個,確實是我先提出來的……”

陳望點了點頭,最先提出來的確實是他。

當時在所城內見薄玨的時候,他跟薄玨提過一下,可以用水力去鑽銃膛。

因為有蓄水提壩的原因,水流穩定,用水力去鑽銃膛無疑能夠極大的提高效率。

現在軍器局內鑽銃管用的都是墮子鋼,墮子鋼並不算出色,鑽膛的時候損耗也很大。

鑽銃管的時候並不能一次成型,鑽銃的時間過久,就會有可能發生過熱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