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高迎祥(1 / 2)

風起明末 羅小明 6623 字 1個月前

崇禎九年,三月四日。

陝西省、漢中府、白河縣。

白河縣縣名以境內白石河得名。

白河縣位於勳陽府和漢中府的交界處。

地勢南高北低,全縣山脈與溝相間,無一處百畝平地。

東、北、南三麵環楚,是中原入陝進川之咽喉要道。

古有“秦頭楚尾”之稱,所有想要從東麵進入漢中府的貨物都需要經過白河縣。

正因為這一條商道,也使得白河縣數千年以來都一直興盛著。

隻不過,從今以後的白河縣恐怕不會再繼續興盛下去了……

滾滾的黑煙升騰而起,大火正在白河縣內的街道坊市之間蔓延。

就在三日之前,白河縣已經淪陷。

白河縣北,大隊身穿灰衣,頭戴著灰巾的軍兵正順著官道一路向西。

他們的目光沉著,肩扛著長槍緩步向前。

官道之上,除了那沉悶而又雜亂的腳步聲,在無其他多餘的聲音。

他們的目的是白河縣的西方——陝西省漢中府!

這些行伍嚴整、步伍不亂,身穿著灰衣,頭戴著灰巾的軍兵並非是明軍。

他們是闖軍,高迎祥麾下的闖軍。

不同於其他的流寇穿著雜亂不一,在高迎祥已經是開始要求著裝整齊的軍服了。

高迎祥將軍中的主色調定為了灰。

灰色是基本都是用草木灰染成的。

染其他的顏色需要花費頗多,但是染成灰色方法很簡單。

隻需要在白布上倒上草木灰,不斷碾壓然後衝洗,晾曬之後就會成為灰色。

草木灰並不難得,軍中每天做飯燒柴,都有大量的草木灰產出。

整齊的軍裝可以提升軍隊的麵貌,軍隊的麵貌提升看起來隻是表麵工程。

但實際上一支軍隊的外在麵貌如何,能夠對士氣造成很大的影響。

高迎祥沒有看過什麼兵書,也沒有聽過什麼名將的授課,但是戰場就是最好的老師。

有一點高迎祥很清楚,那些軍容整齊,行伍有序的官兵,戰力往往要強於其他的官兵。

不僅僅是統一了軍服的規格,高迎祥麾下的闖軍和其他的流寇其實在很多地方都不相同。

大部分的農民軍,在安全了之後便立即休息,到處的劫掠,補充糧草。

而高迎祥則是將麾下的軍隊細分,一部分的軍隊訓練,另外一部分去找尋糧草,輪番而行。

如今高迎祥麾下有精騎八千,馬軍兩萬六千餘人,步隊兩萬。

軍中婦女家卷兩萬,編外饑兵有三萬餘人,總人數超過了十萬,實力為七十二營之首。

張獻忠、老回回等眾加起來,也隻能勉強和高迎祥的實力相當。

高迎祥的盟主之位與其說是因為威望足夠,不如說是因為實力一騎絕塵,以至於眾人隻能俯首。

要知道七十二營之中,上二十四營的營主能夠擁有的精騎也隻有千員。

而中二十四營就隻有數百精騎,而下二十四營九更加勢弱,總人數都隻有幾千人。

……

高迎祥頭戴範陽笠,外穿著素白色的戰袍,戰袍的右袖被掖入腰後,袒露著右肩。

戰袍之下穿著靛青山紋半身甲,下著龍紋鑲金朱紅戰裙。

高迎祥的麵色比起半年之前在陝西的時候,要憔悴的多。

他的須發淩亂,眼眸之中布滿了血絲。

高迎祥騎乘著自己的白馬立在一處高坡之上,凝望著遠方的崇山。

一眾親衛皆是牽馬帶刀,沉默的守衛在高坡之下。

高迎祥目光冷冽,他想到了朝廷的邸報上所寫的內容。

發軍費百萬兩,限期六月平賊……

那些高坐在廟堂的高官,寧願花費數百萬,乃至千萬兩的白銀用作平叛,卻不願意花上一點的銀錢來賑濟災民……

高迎祥閉上了眼睛,從東南吹來的暖風緩緩拂過了山崗。

“與其坐而饑死,何不盜而死!”

高迎祥已經記不清這句話到底最先是從誰的口中說出。

但是這並不重要,這句話早已經是傳遍了整個陝西,甚至是整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