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天水(1 / 2)

風起明末 羅小明 4992 字 1個月前

風起明末第一百零二章 :天水

說起鞏昌府秦州,很多人都並不熟悉。

但是若是說起天水,十人之中起碼有半數知曉。

漢水接天,其上源之地,就是天水之地。

《三國演義之中,諸葛亮六出祁山,其中有三次都是在天水一帶鏖戰。

薑維識破孔明賺城之計後,在城下埋伏,陣前遇到趙雲時,挺槍躍馬道。

“老將軍,可知天水薑伯約!”

讓天水聞名的不僅僅是諸葛亮六出祁山,還有那時英姿勃發的薑維薑伯約。

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從隴西、北地二郡析置天水郡。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來天水一名逐漸被秦州所取代。

某種意義上來說,秦州就是天水,天水就是秦州。

秦州所轄的範圍並沒有原來的天水那麼大,但是天水的古名仍在。

秦州距離嶓塚山東南約六十裡,而祁山則位於嶓塚山以西七十裡。

嶓塚山、祁山兩山東西對立,遙遙相望。

四天王李養純的中軍大營就設在嶓塚山嶺的北部地帶,就在馬跑泉鎮南十五裡處。

一萬五千大軍分立於三處相互緊貼的山地。

三山緊鄰,中央最高,兩側山地稍矮,坡度適中,但卻可以奔馬。

三山相連,遙相呼應,互為犄角,易守難攻。

陳望騎乘著戰馬帶領著數十名騎兵,立於馬跑泉鎮的鎮外的一處高坡,遠遠的眺望著不遠處插滿了旌旗的三山之上。

此時的馬跑泉鎮內已經是一片丘虛,鎮內鎮外所有的房舍屋田都已經是被付之一炬。

空氣之中彌漫著儘是腐爛的味道和難聞的血腥味。

馬跑泉鎮曾是“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鎮。

據《秦州誌記載:“相傳唐尉遲敬德與番將戰,軍中苦無水,其馬刨地出泉。”

泉出成泉、極甘洌,源壯可灌既田。

陝西連年的大旱幾乎影響了全陝各地,但唯獨馬跑泉鎮卻因為這地下的湧泉而得以幸免。

但躲過了天災,卻沒有人能夠躲過人禍。

如今的馬跑泉中流淌著的並非是清冽的泉水,而是渾濁的黑水。

水中漂浮著的浮屍,還有大量的廢墟汙穢之物,便是影響泉水的罪魁禍首。

陳望神色冰寒,收回了目光,重新將目光投往了南麵的山地之中。

這樣的情境饒是見的再多,終究還是無法以平常之心來看待。

南麵三山便是四天王李養純的本營所在,秦州城下一戰後,如今李過麾下的軍兵已經被削弱到了三千多人的規模。

這三千多人全都是騎兵青壯,所有的老弱步隊、饑兵不是亡在路上,就是被係數俘獲。

被俘獲的俘虜都被陳望交給了那些地方的官員,陳望能夠做的隻有這些。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唐世平牽引著戰馬立在陳望的身側,向著陳望低聲的稟報著情況。

“四天王李養純麾下部眾約有一萬五千人,老弱隻有三千餘人,有精騎一千兩百人,馬軍三千,餘眾都是步隊、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