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磨刀石(1 / 2)

風起明末 羅小明 9644 字 25天前

入夜。

襄陽城外。

眾山各營再度歸於沉寂。

營壘之中,靜靜悄悄。

除去在外戍衛和巡邏的軍卒之外,幾乎所有的人都早已經是進入了夢鄉。

太陽已經重新落進了群山的懷抱之中。

夜色降臨,籠罩了整個世界。

天地一片黑暗。

紫蓋山麓大營也同樣已經是歸於平靜。

陳望站在中軍帳外的望台之上,俯視著下方四散在外的營帳。

視野之中火光星星點點,恍若白晝一般。

木材燃燒的劈啪聲不時從不遠處火盆之中傳來,在望台的附近回響。

山風呼嘯,遊走在峴山各處,帶起各營之中的火光不斷的搖曳。

躍動的火光在陳望的眼眸之中不斷的閃動,山風漫卷著吹襲而來消散了周遭的暑氣。

遠方。

越過黑暗的地帶,夜幕之下還有一團黯淡的火光,那是襄陽城所在的地方。

此時的襄陽城,也早已經是歸於沉寂,隻是城牆之上亮著的光芒,還證明著襄陽並沒有徹底的陷入沉睡。

遙望著遠處的襄陽城,陳望緩緩的吐出了一口濁氣。

五年的時間,萬裡的轉戰,曆經無數的艱辛。

從一介家丁到一鎮的總兵,再到受封平賊將軍,到跨連三省,製控五府,一路征戰,少有休息,現如今,終於有了短暫的時間可以停止下來。

但是,這一切隻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寧靜罷了。

山雨欲來風滿樓。

在遼東,鬆錦之戰已經拉開了帷幕。

這一次明軍的實力和國內的境況,都要比曆史上好上不少。

崇禎十一年的戊寅之變,清軍入關造成的破壞和收獲都比起曆史上要小的多。

清軍沒有攻下濟南,又在青山關遭逢大敗,明軍得以搶回了不少的百姓和輜重。

而盧象升所領的宣大兵馬主力雖然傷亡頗重,但是主體還在。

現如今又曆經了兩年的訓練,宣大三鎮已經是恢複了不少的戰力,因此明廷在北國的勢力比起曆史上要強上不少。

而且導致鬆錦之戰明軍潰敗的罪魁禍首王樸,現在卻並不是大同鎮的總兵。

在此前圍剿李自成的成、階之戰中,時任延綏鎮總兵王樸,被李自成擊敗,李自成再越關山進入川北,將追剿的明軍就此遠遠的摔在了身後。

洪承疇大怒之下,直接奪了王樸的官職,將其一擼到底。

所以在崇禎十一年的戊寅之變中,跟隨著盧象升出戰的大同鎮總兵是杜文煥,而非是王樸。

在內外交困之時,杜文煥沒有領兵離開盧象升,而是選擇繼續跟隨著盧象升前行。

戰局也因此向著另一結果而偏移,在賈莊的明軍,等到來千裡馳援而來的秦軍主力,贏下了賈莊之戰最終的勝利。

如果仍是王樸擔任總兵,他肯定是會帶領著大同鎮的主力先一步逃走,隻怕是兵力本就稀少的賈莊明軍難以堅持那麼久的時間。

鬆錦之戰的後期,如果明軍能夠遵從洪承疇的戰略有序撤離,明軍的損失絕對不會如此的慘重,

導致明軍潰敗的原因,是王樸不聽從軍令,帶領本部人馬首先乘夜突圍逃跑,引起明軍各鎮的恐慌,導致了軍隊的混亂。

各鎮兵馬在混亂中逃跑,騎兵和步兵相互踐踏,黑夜中,明兵大亂,死傷無數,不能分辨是哪路兵馬,清軍趁勢掩殺而來,明軍因此徹底崩潰。

九塞之精銳,中國之糧芻,儘付一擲……

鬆錦之戰,明軍的準備並不充分,落敗也屬正常。

但是按照常理來說,再如何,也不至於遭逢如此的慘敗。

王樸,是無容置疑的罪人。

戰後,王樸以“首逃”之罪被斬。

不過這一次,王樸並沒有機會出現在鬆錦。

現在大同鎮的總兵是出身北地將門的薑鑲。

曆史上的薑鑲先降大順,再降滿清,後來又再度反清,最終身死城破。

薑鑲的品德和名節雖然有虧,但是再如何,也比王樸要強的多。

除去大同總兵變化之外,北地九邊各鎮還有一個變化。

因為陳望的影響,曹文詔沒有戰死在湫頭鎮,仍然活躍在朝廷的內外。

青山關之戰後,曹文詔沒有南回,而是被留在了北地。

原先援剿總兵官的職位自然是卸任了,曹文詔被委任為薊州鎮總兵官。

這一次鬆錦,明軍大概率還是會敗,因為最為核心的問題還是沒有改變。

但是這一次的鬆錦,應該不會敗的那麼慘痛。

現在整個北國的視線都聚焦在了鬆錦一線,九邊諸鎮全都已經是開始戒嚴。

隨著鬆錦一線事態的不斷升級,明廷也陸續派遣了不少的援兵趕赴遼東,支援鬆錦。

雖然鬆錦之戰大規模的交鋒,要在崇禎十四年的三月,也就是明年的三月,隨著洪承疇帶領八總兵進軍才會開始。

但是除了陳望之外,這件事自然是不可能有人清楚。

現在因為遼東的局勢越發緊張,北地所有的明軍都處於戰備狀態,不敢擅動。

無論鬆錦最後的結果如何,明廷都將處於無力抽調北兵南下的局麵,所有的兵力都將被用於防備建奴。

而這無疑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時局正在向對於陳望有利的方向發展。

就在陳望思索之時,一陣腳步聲正好從陳望的側後方傳來。

陳望微微偏頭,正好看到領著數名甲兵巡營回來的陳功,有些疑惑問道。

“巡完營了?”

這段時間都是陳功在承擔巡營的任務,一般來說巡營需要花費的時間應當在兩刻鐘左右。

但是現在時間應當才過了一刻鐘,還不到平時的一半,陳功就先行趕了回來。

事出反常,必有不對。

“剛巡營到了一半,營外的夜不收就接到了監察所從北地送歸的情報,他們不敢怠慢,送呈了上來。”

陳功走到了近前,將一件密裝好的竹筒呈遞過來。

竹筒之上火漆完好,封裝也完好,刻著兩條淺痕。

這是監察所常用傳遞的印信的方法,竹筒外的劃痕代表著消息的緊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