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以武立國,遂多武夫,大漢崇文抑武,遂多文人。
這是整座江湖對兩個龐大帝國的蓋棺定論。
在大秦八大柱國中,除了鄒茯苓所在的鄒家還有那麼點文武兼修的意思,其餘柱國子弟,多以武修為主。
就連大秦江湖,也多以修煉外功為要,在大秦境內一些主要江湖門派中,道門靜月天宮主修道家筋骨體魄;七曜萬毒穀擅煉不死不滅的毒人;陰陽家的聖地藏風山和陰陽家門派天廟器則喜歡轉陰化陽用來強身健體;夔龍府以兵法為要,多出帝國將帥;簫心劍派講求劍勢、劍氣和用劍天資;道家的六闔居能夠鬥轉星移;桑落庭和山君門多出力拔山兮的陷陣猛士;兵家碎月草堂癡迷兵器鍛造;以刺殺為生計的夜不寒多凜冽豪俠。
這些門派有一說一,練的大都是外門的手段。
就連大秦帝國的國寺瓔珞寺,練的也都是外門筋骨和兵器,修心功法都寥寥無幾。
從廟堂到江湖,都隻重武輕問,大秦帝國武風鼎盛,也就不稀奇了。
如此,這便造成了大秦帝國一個優勢和一個劣勢:大秦帝國文風匱乏,曆代秦王都隻能高築黃金台,禮賢下士,從列國招攬廟堂文官。反之,大秦帝國武風冠絕寰宇,大秦銳士,勇猛無匹,堪稱天下無敵。
在這樣武風盛行的大環境、大背景下,敖非敖凡兩兄弟沒得選擇,自然是以武起家,拿出大把時間來砥礪武學,隻有部分時間才去讀書。
或者,像敖非一樣,大半夜偷偷讀書!
兩兄弟挨了父親無數鞭子,出了數不清的汗漬,吃了數不清的丹鼎秘藥,終於在武學一途小有所成,敖非甚至一躍成為破城境界的武夫。
作為敖非的弟弟,敖凡的天資自然不差,二十出頭,已經是推碑境界,假以時日,又是大秦帝國一員悍將。
兄弟連心,其利斷金,對於敖非的命令,敖凡必是無條件嚴格執行的。
在中軍大帳內主動請命之後,敖凡帶上早已準備妥當的八百死士,悄悄向西方潛行。
中軍以西,秦卒已經儘數撤走,隻留下一些人馬掩人耳目。沒錯,就是方才中軍司馬彙報的三千秦卒,而在說話間,這些秦卒也在各自百夫長的帶領下,開始有序撤退。
敖非這個人平常喜怒不露於色,一肚子壞水,詭詐的很,他雖然持有武力但是不依靠武力,在陽樂城西紮營之初,便已經想好了對付敵人突然襲擊的萬全之策,今天,無非就是對演練了無數遍的對策的機械性重複而已。
敖凡西行途中,仍有一些散兵遊勇無頭蒼蠅般亂逛,乍一看便知道這是被漢軍打崩的百人隊。
對這些人,敖凡未予理會,他需要這些四處逃竄的秦卒掩護麾下死士們到達預定的位置。
八百死士黑衣勁裝,身不披甲,手不執盾,背不抗刀,出了中軍五十步,立即以三十人為一隊,似火簇落地一般,向西迅速四散開來,和著漢軍隆隆馬蹄之聲,很快,他們便散布到了營中各處,靜等敖凡將令。
敖凡提刀顧立,守在漢軍通向中軍大帳的必經之路。
他手握狼刀,沒有豪言壯語,反而眉目柔和,款款北望,嘴角勾起,喃喃自語道,“鄰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人未識呢!嘿,此戰結束,我違背父親聯姻意願,去向喜歡的鄰家小娘子提親,可好啊?”
一抹柔情,隨著隆隆戰馬漸近之聲,消失殆儘。
敖凡神色開始凝重,他猛呼一氣,拖刀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