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寒冬凜冽刺骨,所以旺盛生長在這裡的人,大多熱血難涼!
太白山一戰,遼西郡武寧軍全軍殉難,主將牟羽殉國。
現如今,武寧軍能拿得出手的將領,隻剩下當初留守遼西大營的牟梟和程綱,能拿的出手的兵,也隻有武寧軍麾下的羅月營和一千留守老卒。
旬月前牟梟在平田大營,向劉懿信誓旦旦承諾的武寧軍兩千勁卒,完完全全是無中生有。
至於夏沫那邊,就更加慘不忍睹了。
數月前,東境五軍戰敗,太白將軍莫驚春領太子前來太白軍大營暫住,太子劉淮南下兩遼時,命令莫驚春帶走了所有的物資裝備和僅剩的太白軍老卒,狹義來講,如今的太白軍,也隻剩下了夏沫和他的白貉營,一定程度上,兩軍當屬難兄難弟,加起來都不夠三千人馬,誰也不用瞧不起誰。
三軍雄甲,魂斷太白,敗落至此,不得不讓人唏噓生歎啊!
不過,兵不在多,而在於精,今夜注定是羅月營和白貉營一雪前恥的不二機會。
......
橫亙在大漢帝國東境和高句麗國的吉恩河,水麵寬闊,清波蕩漾,滾滾滔滔,水深無險,若非兩國疆界,端得是南下北上的天然航道,實乃天賜佳水。
吉恩河兩岸,叢山鬆柏並立,數條官道在渡口處蜿蜿蜒蜒,如同人之血脈,通向帝國各處要害。
而其中最為筆直的一條,便直通正被秦軍層層圍攻的遼西第一大城,陽樂城。
或許是天不遂人願,苻文率領的秦軍在開展之初至今,可謂占儘了天時、地利、人和,可麵對眼前這座陽樂城,卻遲遲無法跨越,每每即將登上城牆或快要撞破城門時,總有悍將高手出現在漢軍陣營,憑借一己之力,短暫遏製秦軍攻勢,幫助漢軍穩住了陣腳,重整了防線。
秦軍和漢軍反複拉扯,秦軍反複失敗。
到最後,秦軍將領們都不禁感歎一句:此城不下,非戰之罪,實乃天不遂人願也。
......
距離陽樂城不遠的陽樂渡口,遙遙可見高桅黑帆的巨艦橫在寬闊的吉恩河上,檣桅林立、船隻如蠅,密密麻麻的堅船巨艦,一眼難以望穿,大秦帝國的黑色旌旗遮蔽了半個河麵,便是引一把大火,也要著上他三天三夜。
不遠處的大秦中軍大營,一團赤紅雲朵聚集,照得河麵波光粼粼。
看來,老夏瞻與苻文率領的秦國中軍,纏鬥了一夜。
陽樂渡口,岸西沙明,僅有微燈數盞。
這是個表麵看似安靜的夜晚,就在老夏瞻纏鬥帝江衛、劉懿整肅遼東軍時,牟梟、程綱臥在距離陽樂渡口不遠的一處春霜枯草之上,凝視著渡口方向,沒有一絲分神,甚至連眨眼睛的頻率,都變得極其緩慢。
長草偃伏,寒涼蕭瑟的河風吹過,帶起山腰鬆林中一片枯草,牟梟、程綱周圍,一雙雙被枯草遮蓋的憤怒明眸,裸露在皎潔月色之下,數來數去,足有兩千人之多。
推碑境界的牟梟、程綱,再加上兩千老卒,這已經是武寧軍所有的兵馬。
上半夜,他們在斥虎衛輔助下,他們除掉了秦軍所有的暗哨和鷹眼衛,悄悄潛伏在這裡,已經足足有了五六個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