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江陰閻應元在此,誰敢一戰(2 / 2)

手機裡的大明朝 叫天 10003 字 11個月前

那些潰兵可以證明,確實有大軍擊潰了他們,自己領兵過去,萬一陷入了埋伏的話,那肯定是危險的。

在這亂世,手中有兵才有權。李成棟要是把手中的軍隊都損失在這裡的話,那他在大清那邊,就什麼都不是了!

因此,他看著前麵橋上的單騎,心中就糾結了。

他正在想著呢,忽然就聽對麵橋上那人用手指著他這邊大喝道:“江陰閻應元在此,誰敢一戰!”

聽到這話,這和《三國通俗演義》中張飛那段簡直一模一樣,這是故意的吧?

李成棟聽了,更加確信,對麵故意模仿,就是想讓他覺得是在虛張聲勢,然後就領兵衝過去,結果就會中了他們的埋伏!

他正在想著呢,他的一個親衛手下見到閻應元挑戰,很是不服氣,便立刻向他請戰道:“大帥,那什麼東西,小人前去提頭獻於大帥!”

李成棟聽到說話,看了下,是他手下實力最強的一個,便點頭說道:“好!”

他也想看看,既然那人想學張翼德,多少總要有點實力吧?要是被自己的手下給乾掉了,那這種虛張聲勢的做法,自然不攻而破了!

於是,他就看著他的手下驅馬衝向那人。結果都還沒等他好好看呢,就見那人張弓搭箭,第一箭便射中了他手下的戰馬,第二箭緊隨而至,把從馬上跌下去的那手下,一箭射中麵門,跌倒在地之後,一人一馬,都躺平了。

閻應元握弓前指,大聲喝道:“何人敢來一戰?”

這邊的人,包括李成棟在內,全都看傻眼了。

這連珠箭般的兩箭,不但臂力要強,眼力要好,預判能力也要足夠強才行。

這種弓箭手,千裡挑一都是少見。

有這種弓箭手坐鎮,隻有手持大盾掩護,穩紮穩打地推進才行了。

但是,此時的李成棟並沒有足夠的鬥誌,也沒有強烈的意願趕去戰場。

他都收到了潰兵,說明戰場那邊已經一敗塗地。敵人的士氣正高著,為什麼要衝上前去?

再說了,他隻是奉命趕來,又沒有必救的義務。要是打落水狗,那絕對沒二話。可麵對危險性極高的戰事,他才不會那麼拚命!

因此,李成棟有些猶豫了。要不然,他下令親衛一起衝,閻應元一個人就絕對攔不住。

事實上,閻應元到現在,已經是強弩之末了。他的硬弓需要很大的臂力才能射箭。之前纏鬥孔有德等五十來騎,就已經有些累了。

一直沒有休息,肚子空空,手臂乏力,這才是他的真實情況。

但是,他卻沒表現出來,外人看去,似乎他依舊是鬥誌旺盛,不可戰勝那種。

李成棟看看閻應元,又打量下橋對麵,隻是很可惜,他就看不到戰場那邊的情況。

他正在猶豫著呢,忽然,就聽到身後傳來了巨大的喧嘩聲。

於是,他連忙轉頭看去,就見他手下軍隊亂成了一團。還剛好看到了一一些東西從天上掉下來,砸在他的軍隊中,又引起了一陣鬼哭狼嚎。

這一看之下,他頓時也震驚了:天上真的掉石頭了!

有那些潰兵傳播恐慌消息,然後他們真的遭遇到了落石,頓時,李成棟的這支軍隊,也壓根不管軍紀了,都開始逃跑。

李成棟一見,那管不得其他了,跟著一起逃跑。

看到這一幕,閻應元終於鬆了口氣。他抬頭看天,發現有幾個黑點往長江那邊過去。他就知道,一定是炮兵營的手段。

不過他不知道的是,這個距離,是大型無人機的極限距離了。飛了這麼一次,大型無人機就要充電,沒法再飛行了。

但是好在這支韃子軍隊也崩潰,已經退走,江陰這邊,安全了。

不管怎麼樣,這一次的戰事,雖然殺傷韃子的數量不多,但是這是自滿清軍隊攻入江南之後,第一次吃了一個敗仗。

江陰之戰,徹底打破了滿清軍隊無敵的神話,鼓舞了長江以南的抗清鬥爭。

繳獲了滿清軍隊的無數物資,太平軍也徹底在長江南岸站住了腳。

消息傳開,正聞訊趕來的各路義軍頓時都是大喜過望。便紛紛加快速度趕赴江陰。

很自然地,崇禎皇帝領著太平軍,皇者歸來的消息也隨之傳開。江陰能打敗滿清軍隊,就是因為崇禎皇帝所領的太平軍參與的原因。

一時之間,夏允彝與陳子龍、徐孚遠等人都是狂喜,還有嘉定過來的,也都是振奮。

本來的話,滿清強製剃發易服之後,各路義軍所提之反清複明隻是口號而已。對他們來說,反清是真得,複明隻是號召。因為這個時候,他們才想起明朝時候的好!

結果沒想到,崇禎皇帝的出現,讓複明真得成為可能了!這對他們來說,絕對是意外之喜。

很多崇禎舊臣,便紛紛想著去覲見皇帝。

一時之間,江南這邊的風聲,哪怕滿清軍隊的實力並沒有多少損失,但是卻還是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沒有人再悲觀!

江陰這邊,活捉了的投降滿清的劉良佐,被解送徐州。閻應元也與之同行,不過他可不是被押送,而是去覲見皇帝的。

一路上,和他一起返回的第一軍將士,也都是非常佩服這個江陰典史。

不說閻應元的江陰守城功勞,就隻是這一次江陰之戰中的表現,就折服了很多人,這其中包括第一軍騎兵營的苟文雄。

閻應元的膽量、箭術以及對時局的應對,都是苟文雄見過的人中最厲害的。

他們都認為,閻應元單獨領軍,絕對是夠這個實力的。

在江南百姓熱鬨的這個時候,遼東這邊,趕回遼東的滿清軍隊,就如喪考妣了。

特彆是當他們看到盛京被屠,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陵寢被挖之後,更是難以接受。

這是盛京,不是彆的普通什麼地方!

這事情要是傳回關內,哪怕絕大部分人都已經遷到京師,但是這也是大清立國以來最嚴重的事件了!

盛京留守何洛會已經死了,腦袋被掛在城門口,還被明軍留了字說明,要不都認不出來了。不過就算他不死,京師那邊也肯定要活剮了他的。

讓盛京被明軍屠了,兩代大清皇帝的陵寢被挖,何洛會就是大清的千古罪人!

領軍的梅勒章京和讬、副都統李率泰兩人一商量,一邊派人急報京師,一邊領兵追殺那支該死的明軍。

根據那些僥幸活下來的族人,他們知道,那支明軍大概隻有四千左右的兵力了,往東南而去。

根據探馬所查到的明軍行軍蹤跡,也能證明,這支明軍確實是往東南方向而去的。

於是,和讬留三千人馬善後,而李率泰則領著七千人馬追趕明軍。

不把這支明軍留在遼東,京師那邊震怒之下,指不定也會處罰他們。罪名很簡單,救援不力。

追了一段時間之後,李率泰大概便清楚了,這支明軍橫掃遼東之後,這是要退回遼東半島那邊去,估計是想從海路撤回登州府去。

來了遼東,殺了這麼多大清的人,就想著安然回去,真當大清龍地是廁所,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李率泰當即做出決定,領著一千多騎軍先行追趕這支明軍。

他打仗多年,什麼樣的明軍精銳沒見過。就這支該死的明軍,再厲害還能厲害過當初的關寧軍?能厲害過當初鬆錦之戰時明國的精銳之軍?

他領著一千多騎軍,隻是對付絕大部分都是步軍的這支明軍,怎麼樣都能打!

就算不硬碰硬,憑借著騎軍的機動力,要纏住這支明軍,讓他們走不得,等到主力追上之後,再一舉殲滅這支明軍,也是輕鬆法子。

心中打著這個如意算盤,李率泰領軍急追。他甚至都想好了,一定要活捉為首的明軍將領,送到京師去,這樣才能減輕攝政王和其他大清親王貝勒的怒火。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