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翁同龢失望了(1 / 2)

清夢醒 哈什納達爾 3902 字 2024-04-14

載湉有工夫帶著大家進行皇學館體製的設計,主要是因為現在毓慶宮正在進行施工建設,師資力量也在謀劃調撥,所以上書房的師傅都在忙這些大事兒,授課時間相對減少,同學們的功課也並不怎麼忙。

雖然做出了委員會決議,而且經過了載湉的通過,但是形式上還是必須交給上書房審閱,再呈報兩宮畢竟才施行的。

因為載汲並沒有親政,他的態度還不是帝國的意誌,他的決定也不能算是帝國的法令。

皇權,事實上集中在兩宮手中。

曾經,恭親王奕欣短暫的擁有過“議政王”的頭銜,算是分享了一部分皇權,共治四年的時候這個頭銜被取消了。

當然,兩宮掌握皇權,也隻是“暫時代為保管”,理由無非是皇帝還小。

那麼也就意味著,一旦皇帝成年,兩宮也就失去了她們的權力。那麼,如果兩宮貪愛權力,就不會喜歡皇帝“長大”。

兩宮喜歡皇帝長大嗎?不好說,這種事情,都是放在心裡的,貪圖或不貪圖,微操或不微操,外人哪得而知?

但是天下人,尤其是朝堂中,最關鍵是朝堂中那些所謂的清流派,是很希望皇帝快點“長大”的。

因為清流派的領袖是翁同龢。

皇帝親政了,他這個帝師的“支票”才算真正兌現。

所以,翁同龢以及受其影響很大的清流派,對於兩宮在根本利益上是矛盾的。這種矛盾很難調和,至少以兩宮和翁同龢的智慧是無法平衡的。

而這也是最為天下所詬病的。本來大家對於清流派是寄予厚望的,因為他們的口號喊得非常響,始終站在道德至高點上,而且左右逢源,看上去哪頭都不得罪。

但是最終的結果卻發現,這些人根本不乾任何正經事兒。

全部本事,就是一副麵子和一張好嘴。

但是正因為有這樣一種矛盾關係,所以兩宮才對翁同龢有所防範。但是這種防範也不能太明顯,否則難免讓清流派抓住一些把柄,在背後亂嚼舌頭。兩宮最在乎的是皇帝的態度,希望看到的,是皇帝既要把翁同龢的學問學到手,同時又不要跟翁同龢和清流派走得太近。

當然,兩宮不希望皇帝和任何力量走得太近。她們最希望看到的是,皇帝能夠跟自己保持最親密的關係,同時可以平衡好各方麵的力量。

而當翁同龢一臉悲傷的把光統帝批準的《皇學館學生自我管理章程》呈報兩宮的時候,兩宮的笑容是非常詭異的。

翁同龢看見兩宮的笑,頓時明白了,不禁心中一陣淒涼“老夫含辛茹苦的教導皇上,想不到皇上終究還是跟自己的母親更親啊。”

正如翁同龢所想,兩宮微笑正是因為早在翁同龢來之前,兩宮早已經分彆從大喜子、載澤那裡得到了成立委員會並立定自我管理章程的消息,知道了全部內容。而更重要的是,他們幾乎同時的從載湉口中直接得到了消息。

最讓他們欣慰的是,其實早在開會之前,載湉就已經跟兩宮認真商量過會議的流程和內容了。而且,載湉還私下單獨尋求了西慈的意見,表示準備重用大喜子和載澤。

所以兩宮非常確定,皇帝是心在自己這邊的,翁同龢雖然才高八鬥,是所謂的“狀元帝師”而且是“父子兩代帝師”,但是終究還是自己的親情勝過了師恩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