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古老與成熟(1 / 2)

清夢醒 哈什納達爾 3222 字 2024-04-14

光統帝,卻從來沒有親耕過。

不僅光統帝沒有親耕過,他的上任皇帝,共治帝,也沒有親耕過。甚至再上一任的鹹富帝,也很少認真的親耕。

原因很簡單,光統至今未成年,共治帝剛成年不久就駕崩了,而鹹富,他倒是成年即位,可是他就是不喜歡乾農活,誰還能把他怎麼樣呢?當然,鹹富帝不僅對務農沒興趣,對於狩獵、放牧,也同樣沒興趣,他甚至對批奏折也沒興趣,直接把這個對於皇帝來說最重要的任務交給了西慈來乾。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西慈可以很好的管理朝政的原因,她都練出來了。

既然光統帝還這麼叫,為什麼還要上農業課呢?因為李伯約覺得,有必要提前讓小皇帝了解一下黛青與西洲的農業差異。

因為之前在東齊和後來在晉西的活動,李伯約發現當地的農業技術水平實在是太落後,太原始了。農民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體力,但是所收獲的糧食卻少得可憐。

可以說,效率低下的農業技術水平,是導致饑荒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不提高農業技術,那麼雖然這一次經過大家的拚命努力抵禦住了一次饑荒,但是以後還是會有饑荒出現的。

而且,李伯約已經越來越認識到,發達的農業對於黛青帝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如果讓皇帝從小能夠對於中土農業和西洲農業之間有一個差異認知,那麼對於帝國的未來是非常有益的。

與繼續依賴人力、畜力耕作的黛青不同,西洲很早以前就實現了農業機械化。這正是為什麼事實上領土麵各人 略小於黛青領土麵積的西洲,可以始終平穩的保持人口增長,而幾乎不會出現大規模的饑荒的重要原因之一。

與黛青的農業發展相比,西洲的農業發展,確實是從一開始就贏在了起跑線上,因為科技術點對了。

西洲很早就開始大力的發展磨坊。

磨坊的核心是風車。

黛青自古以來始終是用人力或者畜力拉動沉重的石質磨盤,來加工麵粉。而西洲的磨坊則是使用風車。用巨大的風車帶動軸承,進而使磨具轉動,這要比傳統磨盤的效率高得多得多了,而且還節省了人力。人類可以去乾更多動腦子的活,其他的交給風車就行了。

西洲人不僅用風車磨麵粉,而且還用風車抽水,把水從低地引到相對更高的地帶。他們把這種工程搞成了非常龐大的規模,有些國家長年就是依賴於風車不停的運轉來“出售”本國的水資源。一旦風車停掉,他們就會變成海底王國。因此,類似於黛青這次遇到的大規模旱情,一般是不會出現在西洲的,因為那些高地國家長年“購買”來自低地國家的水資源。

同時解決了水利和加工兩大塊的困難,原來早在八百多年前,西洲的農業就已經領先於中土了。雄厚的農業實力,奠定了西洲的發展基礎。所有人都能吃得飽飯,而要吃飽飯卻不需要動用所有人。因為農業豐收依賴的不是單純是人多牲口多,而是機械力量大。

這也是西洲有更多的人投身到藝術、科技甚至天文、地理,更甚至於神學,這些看似“沒什麼用處”的領域奮鬥一生的原因。因為大家都吃得飽了,總要有點更高追求吧。當人們吃飽了的時候,很自然的會追求一些在吃了上頓沒下頓的人覺得“沒什麼用處”的東西。因為最早的大風車就是這種“沒什麼用處”帶來的成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