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猴子大開殺戒之時,一位器宇不凡的將領持刀向猴子奔來,他手中戰刀之上凝聚著驚人的內力,彙聚成刀罡附著在戰刀表麵。
東夏甲士看到這位將領衝了過來,紛紛讓開了一條路,猴子也察覺到向他快速衝來的將領,心中暗道:“東夏降卒中居然還有宗師高手?”
以七殺營在潁州的情報網絡,雖然不能阻止白淩霜救人,但懸劍城的一些情報猴子還是知道的,不過他並沒有聽說那十二萬東夏降卒中還有宗師高手,要知道即便打了敗仗,宗師高手也不是那麼好俘虜的。
宗師將領的戰刀轉瞬即至,猴子利用身法躲避,如今的他已經突破到了精進境大圓滿境界,相比於亞聖和聖人的雲泥之彆不同,身為小宗師對陣真正的宗師境並不是完全沒有還手之力。
“你是何人?竟敢擅闖懸劍城!”宗師將領威嚴說道,他出手後,其餘甲士都退到了一邊觀戰,看向將領的目光都有些畏懼,顯然這位將領在東夏軍中積威深重。
“你猜!”猴子吐了吐舌頭一副戲耍對方的模樣,那將領怒道:“居然敢小瞧本將,你找死!記住了,殺你的是東夏耿精忠!”
猴子聞言心中一沉,以他七殺營密探的身份,對東夏的重要將領情報自然了如指掌,這位耿精忠就是其中份量極重的一位。
耿精忠年少成名,不到三十歲就已是東夏軍中有名的驍將。
當年晉安勢大,曾因為與東夏的摩擦大舉出兵東夏,而出征的正是晉安三軍中的獅吼軍,當時的統領就是如今的新韓王韓林甫。
此一時彼一時,那時的東夏還隻是偏居東南水鄉的弱小勢力,麵對如日中天的晉安鐵軍,東夏軍被打的節節敗退,損兵折將,丟城棄地。
不出一個月東夏被晉安占據的邊境城池就超過了二十座,韓林甫何等好戰,正當他準備乘勝追擊,擴大戰果之時,一座小城卻成了燙嘴的山藥。
那座小城名為石城,看取名如此敷衍就可以猜到這座城並不是如何重要之地,城中百姓也不過十萬餘人。
當年正是耿精忠奉命鎮守石城,他手下甲士隻有一萬,加上城衛軍也不過屈屈一萬兩千人,而他麵對的是由韓林甫率領的十萬獅吼軍精銳。
戰前,所有人都認為這又將是一場潰敗。
就是這樣的局麵,耿精忠卻是毫不畏懼,率軍奮勇抵抗,韓林甫至少一天一次大舉攻城。
麵對一波又一波的猛攻,耿精忠親自在城樓上率領守軍與獅吼軍展開了殊死戰鬥。
一天,兩天,三天…這樣的大戰一直持續了十天。
如此血戰,傷亡自是極大,耿精忠發動城中百姓全都加入到保衛石城的戰鬥中來。
壯丁們拿起兵器,老弱婦孺幫忙修補城牆、遞送軍械、燒火做飯,眾誌成城下石城才拖住了獅吼軍的腳步,全民參戰在耿精忠的指揮下才攔住了獅吼軍的腳步。
到了第十一天,城中兵器都開始短缺,在耿精忠的鼓舞下,百姓們拿起鐵製農具、菜刀與敵人廝殺,不少百姓主動拆掉自己的宅子,將石頭送給耿精忠守城之用。
就這樣,石城又守了三天,到了第十三天,石城除了老弱婦孺,精壯男子幾乎死絕,守城將士也已經隻剩下了寥寥數百人,城破已成定局。
絕望之際,援軍終於趕到了,東夏王調集三十萬大軍殺向石城,援軍統帥正是孫常青。
韓林甫見攻城十三天都沒有拿下,獅吼軍士氣低落,隻能下令撤軍。
三十萬東夏軍眼睜睜看著晉安軍離去,孫常青卻下令不許追擊,很快獅吼軍就退回了瑜州。
孫常青也不是不想將韓林甫和獅吼軍趁機留下,但他卻是不敢,不隻是他,就算是東夏王白玄徽也不敢,留不留的下還兩說,就算真的大勝獅吼軍,晉安王的怒火卻是當時積弱的東夏無法承受的。
就這樣,石城守住了,晉安退軍了,東夏朝不僅收回了城池,還挽回了顏麵,能將當年的晉安大軍擊退也讓東夏名聲大噪,附近勢力都不敢再招惹東夏,讓東夏得到了極好的發展機會。
可以說,石城守衛戰是東夏走向強盛的重要事件,石城在之後成了東夏赫赫有名的大城,而耿精忠這位大功臣從此在軍中自然是平步青雲,時至今日,他的地位僅次於孫常青,是東夏軍中的二號人物。
指揮一萬多弱旅再加上拿起兵器的平民就可以抵擋韓林甫的十萬精銳,這位東夏大將的守城能力可見一斑,如今耿精忠坐鎮懸劍城,讓猴子心中咯噔一下。
耿精忠再加上數萬東夏甲士,若是林楚河選擇直取懸劍城,太初軍攻城必然會很難,到時候東夏援軍趕來,太初軍恐有全軍覆沒之危。
猴子一邊閃躲著耿精忠的攻勢一邊案子祈禱著林楚河不要率軍來此。
耿精忠的情報他必須送出去,他飛身而下,利用鉤爪離開了懸劍城,耿精忠想要留下他奈何沒有追上,隻能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