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鎖國(1 / 2)

新韓境內,一支商隊正在趕路,他們的行進速度很快,似乎很是急迫。

看這支商隊行進的路線,他們的目的地應該是新韓和太初的邊境附近。

除了騎馬跟隨的護衛外,車夫旁也都坐著人,他們都孔武有力,手拿兵器,一看就是練家子,顯然也是護送貨物的護衛。

因為速度快,所以在馬車上坐著並不舒服,身體差些的都堅持不了多久,就算是那些隨車的護衛同樣臉色難看,隻能咬牙堅持。

一輛馬車上,車夫看著身旁護衛蒼白的臉遞過去一個葫蘆說道:“兄弟,喝點這個,我自己泡的藥茶,對路上顛簸很有用。”

護衛有些遲疑,並沒有接過葫蘆。

車夫將拿著葫蘆的手收了回去,咬開葫蘆塞子,因為塞子上係著繩子和葫蘆相連,所以並沒有掉下去,他笑著說道:“看來這位兄弟不放心我啊,沒關係,我先喝一口,你看看有毒沒有。”

說完這話,車夫揚起葫蘆仰麵隔空倒了一口藥茶進嘴裡,接著又把葫蘆向護衛遞了過去。

這次護衛沒有推辭,也學著車夫的動作喝了幾大口,過了一會兒,護衛的臉色果然好了很多,隨後向車夫說了句“謝謝。”

車夫瞥了護衛一眼,見他有所好轉和善一笑說道:“兄弟哪裡人啊。”

護衛警惕的看著車夫,沒有答話。

車夫臉色變得有些不自然,開口說道:“兄弟,路途漫漫,你我不聊會天你不覺得悶得慌嗎?”

護衛還是不理他。

車夫語氣無奈道:“得,遇上個悶葫蘆。”

見護衛還不說話,車夫臉上浮現出狡黠之色說道:“你就不理我吧,反正一會要是無聊我可會犯困的,到時候翻了車可是咱倆的責任。”

“我是喬南郡人。”護衛雖然不情願,還是開口道。

車夫滿意點頭說道:“這就對了嘛,聊會天才會讓無聊的路程多些樂趣。”

就這樣,兩個人閒談起來,主要是車夫在說,護衛算是個不錯的聽眾,偶爾也會附和一聲。

車夫見識很廣,天南地北都能道出個一二三來,這讓護衛聽的津津有味,精神也放鬆下來。

車夫在聊了半天之後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麼,開口說道:“兄弟,你說咱們運送個糧食這麼著急乾嘛,又沒有大災,也沒和太初打仗。”

護衛剛要回答,卻是像突然意識到什麼,警惕的看著車夫說道:“你問這個乾嘛,不該管的事少打聽,小心招來大禍。”

車夫不屑道:“得,不問就不問,我就是好奇而已,不就是糧食嗎,能有什麼大禍。”

護衛又不再言語,把車夫晾在一邊。

車夫也很無奈,不再找護衛聊天,一路無事,商隊平安進入邊境一百多裡外的東錦城。

自從新韓王韓林甫去年開始將整個瑜州的匪徒橫掃一遍之後,新韓境內很少能看到山賊流寇了,即便是有些零散的也不敢來搶這些護衛眾多的商隊。

在貨倉卸完貨之後,車夫悠閒地在東錦城內逛了起來。

雖然沒有在護衛那裡套出什麼有用的話,不過從他的態度上也可以分析出很多東西,商隊的護衛根本就不是普通人,而是訓練有素的新韓士兵。

車夫也不是一般人,而是星河宗七殺營的密探。

車夫兜兜轉轉了好半天,最後走進一處巷子,他在一間民宅門前停下腳步,用一種特殊的節奏敲了敲門,門內傳出一陣拉開門栓的聲音,並沒有人出來,車夫推門而入,隨即將門重新緊閉。

車夫沒有察覺到,當他從貨倉出來身後就始終有一道身影跟隨,那人隱蔽身形的手段極其高明,車夫暗中觀察一路也沒有發覺。

待車夫進入民宅後,那個跟蹤他的身影也不再停留,快速離開。

車夫進入民宅後輕車熟路的走進一間廂房,有一個年紀大概四十多歲的男人在廂房中悠閒的喝著茶。

車夫見到男人後恭敬行禮道:“方禮見過管事大人。”

這男人叫做高隆泰,是星河宗滲透進入新韓朝的密探,也是東錦城暗星分部的管事。

高隆泰見到方禮露出溫和笑意說道:“老方,咱們哥倆就沒必要那麼客套了,快坐下喝杯茶潤潤喉嚨。”

方禮這人跟高隆泰年紀差不多大,卻是比高隆泰在瑜州的時間長多了,當年晉安之變的消息就是方禮最先探查到的。

方禮沒有上前,表情凝重道:“大人,這次事關重大,沒有時間耽擱了。”

高隆泰有些錯愕說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方禮從袖口掏出一張紙遞給高隆泰,高隆泰立刻查看起來,方禮在旁說道:“這是我從五穀堂偷出來的糧食運輸清單,近日大多數糧食都運往了靠近太初邊境的幾座城。”

“這兩天我還混進去當了車夫,也運了一趟糧食,這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其他運輸糧食的商隊,不論是哪一支商隊,護衛糧食的都是新韓的正規軍,而且似乎時間緊迫,都在快馬加鞭運送。”

高隆泰聞言臉色也變得十分難看,開口說道:“你是說新韓朝在利用商隊暗中向太初邊境運送糧草,也就是說此時新韓與西堯的戰事很可能是個幌子,新韓真正的目標是太初!”

方禮鄭重點頭說道:“如今看起來不無可能,此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宜儘早向宗門預警,若真的事情有變也能提前做好萬全準備。”

高隆泰起身拿出紙墨筆硯書寫起來,邊寫邊說道:“如今邊關封閉,咱們的人根本過不去,隻能以飛鴿傳書了。”

方禮聞言立刻出去找到了五隻信鴿拿了進來,如此重要的事情,一隻信鴿可不能讓人放心,高隆泰寫了良久,分彆將五封密信塞進信鴿腿上的小巧信筒之中。

二人來到院中,將包括那五隻信鴿在內的十餘隻信鴿全部放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