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可能都沒有察覺到,當時在密室之中還有一人隱匿,我猜有如此手段的高手九成九就是黃信了,我當時不僅是把墨家傳承介紹給小石頭,還是故意介紹給黃信的。”
“咱們在樓頂離開之時他也在一旁,親眼看到咱們的坐騎大雕,應該讓他更加確信我墨家傳承的真實性,如此,星河宗就會對咱們更加忌憚,咱們安全,星河宗就會護小石頭安全。”楚伯平有些得意說道。
三位宗師互相對視,都從其他人臉上看到了震驚之色,同處一個屋簷下,他們三位宗師高手居然都沒有察覺到黃信的存在,若是黃信真的有心偷襲,後果不堪設想,如今看來,當時黃信說把蛟龍內丹讓給他們並不隻是場麵話。
四人邊走邊聊,來到葬仙山脈一處山洞口,山洞附近隱隱有暗哨護衛,見是是他們後沒有現身,四人徑徑直走入山洞之中。
…
潁州開元城是太初皇朝的皇城所在,是整個潁州最為富庶的三座雄城之一,也是最為巨大的城池。
開元、北鬥、紫薇三城中,北鬥、紫薇二城為星河宗所屬,隻有開元城屬於太初皇朝,不過開元城幾乎比北鬥、紫薇二城想加還要巨大。
最近一段時間,開元城內不太安寧,原因是廟堂之上的當朝丞相和皇帝陛下爭端不斷,朝野不穩引得開元城內也人心惶惶。
太初丞相劉知庸,被譽為太初廟堂常青樹,四十歲榮升丞相,在這一位置上穩坐三十年,曆經三代太初皇帝而不倒,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潁州盛產文人謀士,如今中原各王朝排的上號的謀士文官大多是潁州人士,太初積弱,而大多數文人為了一展抱負都不願意在太初為官,而是遠走他鄉,為彆國效力。
劉知庸確是一個另類,他自幼天資聰穎,年少成名,在他及冠之前就有不少太初以外的勢力想將他納為己用,卻被他嚴詞拒絕。
他第一次參加科舉就一鳴驚人,連中三元,成為當之無愧的狀元郎。
入朝為官後,憑借著遠勝他人的才華又被上任丞相賞識,在官場上也是平步青雲,如魚得水。
當時的太初皇帝是如今太初皇帝李伯乾的爺爺李隆起,對劉知庸這個年輕人也是喜愛有加,劉知庸的職位基本上一年一變動,到了老丞相告老還鄉之前已經升任了大理寺卿,是丞相的有力競爭者。
劉知庸和鴻臚寺卿、太常寺卿三人各有優劣,就算是劉知庸有老丞相的舉薦,皇帝陛下依舊難以取舍,似乎是命運使然,這時候劉知庸居然得到了上一任星河宗掌教也就是如今星河宗的太上長老的青睞。
李隆起是一位與星河宗極為親近的太初皇帝,有了星河宗的背書,劉知庸以四十歲的年紀榮升太初丞相。
如今三十年過去,那位當年誌德圓滿的中年人已經成了一個年過古稀之年的老人。
隻不過這個老人並不普通,浮沉官場幾十年,可以說是整個太初官場上都是他的門生。
不過,這位德高望重的丞相卻不結黨營私,一心專注政事和民生,在百官和百姓之中名聲極佳,被稱為一生無暇,也被一些受過他恩惠的百姓成為劉聖人。
太初朝官場上如今被其他王朝最為忌憚的隻有兩個人,分彆是一將一相,一將是如今太初軍中第一人,兵馬大元帥林楚河,一相就是劉知庸,這兩人如今成為了太初朝廷的兩根定海神針,保證了太初廟堂的穩定。
新皇李伯乾登基之後,因為李伯乾的繼位疑點重重,造成朝堂不穩,眾多官員心中不滿,這時候劉知庸站了出來,在他的支持下,李伯乾逐漸穩定住了局麵。
不過李伯乾並沒有因此而對劉知庸有所感激,他逐步的在朝堂重要位置安插自己的親信,排擠掉劉知庸的門生,劉知庸不僅沒有選擇反抗,還幫助皇帝陛下安撫那些被架空的門生,使得在李伯乾的激烈運作下朝堂仍然穩定。
但當李伯乾親近奸臣佞臣或是有什麼昏庸之舉時,劉知庸卻是勇敢的站了出來,直言勸諫,李伯乾懷恨在心卻是一時對這個正直老臣沒有什麼辦法,隻不過皇帝和丞相之間的矛盾卻是不斷加深。
尤其是前兩個月清河國使臣的到來,讓君臣之間的關係降至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