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自有大才。
這已經是得到了證明的。
在趙術崛起之前,李信一直都在大秦軍中,青壯一輩最為璀璨奪目的天驕。
甚至於在一定程度上,壓製了蒙恬與王賁。
這些情況,趙術也是清楚,而且他比王翦等人知曉的更多。
曆史上,在李信滅楚失敗之前,李信的風頭一時無兩,甚至於在戰爭中,李信為主將,而蒙恬作為副將。
要知道,當時的蒙恬可是秦王政的發小,出身於蒙氏這樣的軍路世家,蒙武還活著。
而且,當時的蒙恬還是大秦的假上將軍,與王翦一樣的位置。
要知道隴西李氏,在大秦的威望,在大秦銳士之中的地位,遠遠不及蒙氏。
就這樣的人,為李信作配,由此可見,李信的才華。
“李信有大才,但是想要成長起來,還需要一段路要走。”
王翦望著李信指揮大軍攻打薊城,沉默了許久,餘光瞥了一眼趙術,語氣有些低“從李信入軍中,這一路走來,他太順了。”
“有時候,人太順,是好事兒,但是有時候,則不是。”
聞言,趙術不由得笑了笑,他終於明白了王翦為何沉默了許久,猶猶豫豫的說出來了。
相比於李信,他更順。
趙術清楚,王翦這是怕他誤解。
一路太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會讓人養成無敵氣勢,若是一直勝下去,自然天下無敵。
可若是一直太順,也會讓人的心裡承受不高,一旦在養無敵勢的過程中,遭遇戰敗,極有可能一蹶不振。
而曆史上的李信便是如此。
遭遇到了伐楚之戰的挫折,縱然是秦王政給了他機會,也依舊是一蹶不振,在也不複當初的鋒芒畢露。
這一刻,趙術也是明白了王翦的意思,這是要打磨一些李信,挫一挫李信。
一念至此,趙術點了點頭。
這樣做,對於李信是好事兒,李信的鋒芒畢露,以及在騎兵之上的造詣,讓趙術想到了一個人。
這樣的鋒利的劍,當放在漠北。
“天色不早了,鳴金收兵!”王翦抬頭看了一眼天色,斷然開口,道。
“諾。”
於是,鳴金聲瞬間響徹天地,五色令旗之上打出旗語,僵持了一天的戰爭,就這樣的戛然而止。
鳴金聲響起,李信長長的歎了一口氣,他心中有些意猶未儘。
在李信看來,再給他兩個時辰,他一定能夠攻破薊城。
望著大秦銳士如流水一般退回,李信轉頭朝著王翦,道“上將軍,末將........”
“表現不錯,但是也有疏漏之處,出令略微有些延遲,不過經曆幾次,就好了。”
王翦笑了笑,給了李信一個點評,然後話鋒一轉,道“你也累了,下去休息。”
“明日,楊端和攻城。”
“諾。”
聞言,李信與楊端和同時點頭答應,這一刻,他們多少也是明白了過來,王翦這是要借助這一戰練將。
讓他們不斷地適應戰爭。
一念至此,李信不由得壓下了心頭的意猶未儘,他心裡清楚,這一戰,幾乎大秦所有的青壯派武將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