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趙高手中接過水袋,燕尋喝了幾口,然後取出銅管,雙手恭敬的遞向了秦王政。
趙高得到嬴政的示意,從燕尋手中接過銅管,打量了一眼,朝著嬴政點頭,然後將銅管放在案頭。
看了一眼銅管上的泥封,嬴政開口,道:“特使一路辛苦,趙高帶特使下去進食,休整!”
“諾。”
望著趙高帶著燕尋離去,嬴政方才打開了銅管,從其中取出帛書,對照陰文翻譯了出來。
隻是看到翻譯出來的帛書,嬴政臉色變得凝重,抬起頭來:“傳尉繚,李斯與王綰,渭陽君等人入章台宮。”
“諾。”
李牧投降,他親自前往趙地,這不是他一個人能夠決定的事情,縱然他是秦王也不能。
作為王,要為整個大秦負責,而且他離開之後,坐鎮鹹陽的事情,也需要安排好。
“趙國武安君,二十萬精銳趙軍........”
這一刻,嬴政想到了很多。
不光是李牧投降的問題,還有如何對於李牧等人安置的問題,這些事情處理不好,會有禍端。
光是一個李牧,就已經足夠讓他前往趙地了,更何況還有二十萬精銳趙軍了。
若是李牧投降,大秦完全就可以就食邯鄲,劍指燕齊,亦或者滅魏都綽綽有餘。
而不是需要立即進行休整。
幾乎在瞬間,秦王政心中就做出了決定,趙地他去定了,李牧與二十萬精銳趙軍,他也要定了。
若是前往趙地一行,就可以得到李牧與二十萬精銳,在嬴政看來,這是極為劃算的一件事。
在那裡,有著王翦率領近五十萬秦軍,他的安危,還是有保障的。
當嬴政理清楚頭緒之時,李斯等人也趕到了章台宮,在金令箭使者入鹹陽的時候,群臣都開始準備前往章台宮了。
故而,他們的速度很快。
每一次金令箭使者入鹹陽,都是發生了大事,秦王政會在第一時間召見他們。
“臣等拜見王上,王上萬年,大秦萬年——!”以渭陽君嬴傒為首,群臣朝著嬴政行禮。
“諸位愛卿不必多禮!”嬴政看著群臣到來,笑了笑,道:“金令箭使者到來的消息,諸位想來都知道了。”
“這是送來的消息,諸位傳著看一下,然後說一說想法。”
“諾。”
點頭答應一聲,群臣分彆入座,渭陽君嬴傒接過了帛書,看了起來。
看完之後,將其交給了尉繚,眾人一目十行,一刻鐘時間,群臣就全部都看完了。
這一刻,他們的心中想法各異,正在思考如何與嬴政說。
“王上,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現在正值大秦兼並六國的重要時機,王不可輕離鹹陽!”
渭陽君嬴傒率先開口,朝著嬴政,道:“臣以為,當下的一切,以大秦穩定為上,以統一大業為上。”
“王上坐鎮鹹陽,統籌全局,才能讓大秦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勸降李牧一事,臣以為讓丞相與上將軍王翦全權負責,若是還不夠,臣也可以前往,甚至於讓長公子前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