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沒有意見。”
“好,就按溫尚書說的辦!”蕭瑟一錘定音。
溫君實嘴角的肌肉微微一抽,什麼叫按我的意思?
這不是我的意思啊!
少年天子竟有如此心機嗎?
蕭瑟立即命令刑部趕去永嘉拿人,拿邵伯文一家的人頭,去消永嘉一地的民怨!
就在永嘉鬨市,將他滿門斬首!
舊黨之中,不少人已經開始擦冷汗了,來時根本沒有想到劇本會是這樣的。
他們乾脆都沒想到,蕭瑟會來上朝,所以毫無應對之力。
“青苗法案可不僅僅存在於永嘉,各地都有問題相繼出現,朕欲指派一名欽差,巡視各郡縣,專查此案!”
溫君實驚了一下,說道:“陛下,此案何需欽差巡視?”
“永嘉的農戶都造反了,莫非溫尚書覺得此案不重要?”
農民起義在封建朝代是很常見的,處決了邵伯文就可以了,又要欽差巡視,溫君實覺得蕭瑟的動靜稍微大了一點。
但同時也明白,他是在借題發揮。
現在有些後悔製造永嘉之亂了,當初為了對付王介甫,才想出了這麼一個毒計,結果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
蕭瑟以此為題,認真了起來。
蔡太師抬頭問道:“敢問陛下想要指派誰為欽差?”
“太師覺得呢?”
“杜侍郎正合適。”
杜蘅有些意外,想不到蔡太師會舉薦自己。
但他對此人一直很防備,一時也搞不清楚為什麼這麼好心。
難道是為了之前沒將他兒子賣國之事說出來?
他要報恩?
這恩要報早在之前就報完了。
溫君實吃了一驚:“蔡太師,萬萬不可,杜侍郎雖然官拜三品,但他資曆太淺,恐難當此任。”
“那溫尚書覺得該派誰去?”
“國子監於祭酒老成謀國,是個合適的人選。”
越國公立刻出列:“不可,於祭酒掌管國子監,可謂桃李滿天下,地方上不少官吏都是他的學生,為免落人口舌,萬萬不可派他為欽差。”
溫君實驚愕的看著越國公,雖然跟你撕破了臉,但到底還是同一個陣營啊。
這個欽差當然要派自己陣營的人,你怎麼還給否決了呢?
隻聽越國公楊朔繼續道:“杜侍郎為官不久,年紀又小,在朝中沒有那麼多錯綜複雜的關係,因此由他擔任欽差,才有可能公正徹查此案。”
杜蘅都茫然了,連楊家都站出來替他說話,搞什麼鬼?
莫非這些人的心思,是想讓他離開京師?
之前一門心思想要給他製造麻煩,巴不得他犯一點錯,這樣就能將他逐出朝堂。
逐出朝堂才是目的,至於是以什麼方式離開,他們反而不關心了。
隻要他不在,就不會作妖,朝堂還是那個朝堂,文武之間或者新舊之間,都會保持著某種默契。
但杜蘅是規則的破壞者,自從進入朝堂,朝堂的平衡已經開始打破了,讓很多人都不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