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逵說朗州就是之前的武陵郡,有沅江、洞庭湖等天險保護,現有軍隊好幾萬,糧草無數,怎麼可能拱手投降?那邊鎬小人得誌,根本不會駕馭下屬,民心不服、軍心渙散,一戰可擒!
周行逢也勸道:“夜長夢多,宜速不宜遲,我們必須趁他們還沒有防備之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於是,劉言終於下定決心,主動進攻!
命王逵、周行逢、何敬真等十人分彆擔任縱隊司令,又想請求蠻夷部落的支援,但被周行逢叫停。
周行逢說蠻夷部落貪婪而部將信義,之前他們跟隨馬希萼進入潭州,卻在潭州城裡縱火劫掠,險些把潭州城夷為平地。我們這次是興義師,光複祖國,怎麼會依靠那群牲口?
在決定不招惹蠻夷部落的同時,劉言等人也怕蠻夷部落反被敵人利用,於是拉攏另一位在蠻夷部落中德高望重的酋長,讓他幫忙看場子。
隨後,朗州兵分多路,齊攻潭州,孫郎、曹進擔當先鋒。
王逵初戰告捷,擊潰淮南派來阻擊的部隊,俘斬無數,生擒其監軍。隨後乘勝追擊,攻克益陽防線,殺敵兩千多。
邊鎬大驚失色,急忙向後方緊急求援。
王逵連戰連捷,勢如破竹,直抵潭州城下,此時的淮南援軍還沒有來到,城中兵微將寡,軍心惶恐不安。
第二天夜晚,邊鎬就趁夜出逃,放棄潭州。潭州軍民聽說統帥逃走後,也爭相外逃,由於人數太多,竟然把護城河上的橋踩塌,落入水中被淹死的和自相踐踏而死的,居然高達一萬人!
隨後,王逵進駐潭州,自稱朗州留後、暫代潭州,命何敬真追殺邊鎬,無奈邊鎬跑得實在太快,總共殺了五百潰兵之後,收兵回城。
王逵又派人進攻嶽州,嶽州刺史棄城而逃;其餘被淮南任命的各州刺史,聽說潭州陷落後,也紛紛棄城逃走。
至此,朗州劉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恢複了南楚的半部分領土(嶺北的郴州、連州以及嶺南全境被南漢占領)。淮南勢力完全撤出南楚。
淮南滅閩,滅了個寂寞;滅南楚,滅了寂寞他爹——老寂寞了。
邊鎬逃回去後,以丟城失地、損兵折將之罪,被削奪官職爵位,流放到饒州。
邊鎬有很多外號,他之前跟隨查文徽攻克建州,他從來不殺俘虜,凡是被他俘虜的建州兵,一律赦免,因此被建州人尊稱為“邊佛爺”;初入潭州時,既沒有爆發衝突,也沒有縱兵劫掠,因此潭州百姓的生活沒有受到影響,市場照常營業,潭州人尊稱他為“邊菩薩”;可是很快他就暴露本姓,荒於政事,每天隻知道求神拜佛、吃齋念經,於是潭州百姓又戲稱他為“邊和尚”。
起初,南楚地區流傳著一句童謠:“鞭打馬,馬急走。”後來邊鎬入潭州,馬氏宗族集體遷入淮南,人們才恍然大悟,說“鞭”指的就是“邊”,而“馬”則是馬殷的這幫小馬駒子。
李璟這時候才想起歐陽廣預言邊鎬必定潰敗的上疏,於是將他提拔為吉水縣縣長。
“主戰派”馮延巳等人上疏請求治罪,李璟宣布一律赦免,但“主戰派”表示一定要接受懲罰,於是象征性地罷免了馮延巳和孫晟的宰相職務,保留本職。
這一戰對淮南的打擊是無比巨大的。不僅僅是損失錢糧、兵馬這麼簡單,這一仗把李璟的精神完全摧垮,把他從“天朝大國”的夢境中打回現實。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有人勸李璟,說希望陛下幾十年不要用兵,以恢複元氣。
李璟苦笑一聲,說何止幾十年啊,我永遠不會用兵了!
這一仗是淮南國運的轉折點,從此之後,淮南勢力一落千丈,僅僅二十多年後,就被中原王朝統一,最後一任統治者——南唐後主李煜,也淪為中原王朝的俘虜,並最終被毒死。
朗州劉言、王逵、周行逢還將在這個舞台上活躍一段時間,我們暫且不提。接下來,我們將一睹淮南風采,領略一下這個滅閩、滅楚的“天朝大國”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