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潭朗分治(2 / 2)

由於潭州的府庫已經被亂兵們洗劫一空,馬希萼不得不下令搜刮百姓,以賞賜將士。馬希萼認為許可搶劫已經算是行政撥款了,所以在賞賜細節上粗枝大葉,不僅數目沒有達到將士們的預期,而且存在嚴重的分贓不均問題。將士們充滿怨言,甚至連朗州嫡係部隊也是怨聲載道,以至於懷有二心。

百姓不滿,軍隊不滿,文武將帥不滿……馬希萼的短暫執政可見一斑。

因王府已經在潭州戰役中被大火焚毀,馬希萼便命令自己的嫡係親信——朗州指揮官王逵、副指揮官周行逢率領本部一千多人負責重修。

工程項目時間緊、任務重,而且是義務勞動,沒有一分錢的賞賜。士兵們的不滿情緒達到了極點,私下抱怨道:“獲得赦免的死囚,才會從事這種苦力工作,我們追隨大王,九死一生,好不容易奪得了潭州,即便沒有功勞,也起碼不是罪犯吧?我們每天都被當成牲口,可大王卻紙醉金迷,絲毫不體諒我們的艱苦!”

王逵、周行逢聽到這些言論後,也私下商議,“民怨沸騰,我們要早做打算了,否則大禍就要臨頭!”

3月11日淩晨時分,王逵、周行逢率領他們的部隊,連夜逃回朗州。

此時的馬希萼卻已經酩酊大醉,左右侍從誰也不敢叫醒。一直等到第二天,馬希萼宿醉醒來,侍從們才向他報告了王逵、周行逢擅歸的消息。馬希萼急忙派唐師翥率一千餘人追趕,一直追到朗州。

王逵、周行逢提前設好埋伏,幾乎全殲追擊部隊。唐師翥孤身逃回潭州。

回朗州後,王逵、周行逢罷免了朗州留後馬光讚,擁護馬光惠代理刺史,隨後又擁護他為朗州節度使。馬光惠是馬殷長子馬希振之子。

馬希萼入主潭州不滿三個月,革命大本營朗州就發生了叛亂。馬希萼向宗主國淮南發出求援申請,請求他們幫忙平叛。

但是淮南有他的自己的問題,也有他自己的想法:

一是滅閩之戰耗空了國庫,缺錢;

二是淮南實際得到的連半個閩國都不到,最富庶的福州被吳越國占領,泉州、漳州又被留從效割據,真正落入淮南口袋裡的隻有建州和汀州;

三是淮南為了奪回福州,與吳越國大打出手,結果失敗,主帥查文徽都被吳越國生擒;

四是淮南遭遇了罕見的饑荒,大量饑民被迫流亡到後周境內討飯,這在前文已經提及。光鮮的表麵現象之下,是捉襟見肘的窘境;

五是郭威完成了中原的整合,後周帝國方興未艾、勢頭正盛,而它北麵的契丹卻處於相對的弱勢,後周存在南下征淮的可能;

六是淮南剛對後周進行過試探性攻擊,結果損失慘重。

而第七點,才是淮南的真正意圖:他們打算吞並南楚。這一點在後文會講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