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騎虎難下(2 / 2)

馮延魯兵臨城下,先給李仁達寫信勸降,為之分析禍福,希望可以化乾戈為玉帛。

李仁達軟硬不吃,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甭廢話,想打就打。李仁達派水軍司令楊崇保主動出擊。

陳覺偽造詔書、假傳聖旨、擅自發兵的消息傳回中央,朝野震驚,從法律上講,滿門抄斬是陳覺同誌的起步價。但是陳覺的黨羽(如宋齊丘)等曲線救國,先不提矯詔之罪,而重點談及時勢,說不管起因怎樣,反正前線已經打起來了,此時必須增援,先打贏了再說。

戰鬥爆發後,雙方互有勝負,馮延魯先擊敗了楊崇保;李仁達親自出戰,扳回一局,生擒了淮南禁軍指揮官楊匡鄴。

戰事陷入膠著。

李璟騎虎難下,被迫繼續增加援兵,派建州節度使王崇文掛帥,命魏岑當監軍,與馮延魯會師,共同進攻福州。

魏岑與馮延魯等人都是陳覺的同黨,一丘之貉。在陳覺矯詔發兵的時候,魏岑正奉命巡撫漳州、泉州,聽說陳覺起兵,擔心陳覺會獨享解放福州之功勞,於是也擅自發動漳州、泉州的軍隊,會同陳覺,共伐福州。

陳覺、魏岑、馮延魯、馮延巳在淮南合稱“四凶”,再加上查文徽,合稱“五鬼”。這幾位都不是省油的燈,幾人各有各的小算盤,時而沆瀣一氣、狼狽為奸,時而爾虞我詐、互相算計。比如這次福州之戰,幾人的貌合神離就展現得淋漓儘致。

淮南大軍共計數萬人,齊聚福州城下,“四凶”們既是並肩作戰的戰友,又是競爭對手,都怕功勞被彆人搶奪,於是大家在沒有統一指揮、沒有統一部署的情況下,各自為戰,爭搶先入之功。

史籍記載,“延魯、魏岑、王崇文等各領兵數萬,四麵俱至,圍城數匝,聲動天地,有國以來,出師之盛,未之有也。”

“四凶”打群架,打出了一個淮南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戰役,對於李璟來說,真實一個無比辛辣的諷刺。

亂拳打死老師傅,淮南軍不按套路出牌,倒是憑借人數優勢取得開團的一波優勢,攻克了福州的外城。李仁達被迫退守內城。

李仁達再次發揮外交優勢,向後晉稱臣,自稱福州威武軍節度使,暫管閩國事務,還十分乖巧地把名字由“李弘義”改為“李弘達”,以示與淮南決裂。

後晉立刻予以承認,正式冊封李仁達為福州威武軍節度使,總管閩國事務,加同平章事,讓福州李仁達牢牢扯住淮南的後腿。

在淮南大軍的狂轟濫炸之下,福州守軍出了叛徒,排陣使馬捷反水倒戈,引導淮南部隊自西北角進入到西城門(善化門),總指揮丁彥貞率領一百人輸死抵抗,李仁達且戰且退,退入善化門內,至此,福州的外城和第二道城均被淮南攻克,李仁達幾乎喪失一切外圍防線,退無可退,滅亡隻在旦夕之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