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再戰福州(2 / 2)

首先,我是誰?我是“李弘義”,入皇室宗籍的正兒八經皇室成員,我是皇親國戚了。您呢?亡國降將,喪家之犬。

其次,我是福州威武軍節度使,看我口型:節——度——使!您是泉州刺史,刺史的乾活。我比您高三級!小鬼。

再次,泉州是福州威武軍的轄州,也就是說,我是你的頂頭上司,直接領導。

總之,在前朝,我李仁達見了你王繼勳,確實是要給您磕頭請安,但是現在,截然相反,你得規規矩矩地給我跪下,叫聲爺!

看到王繼勳以平等禮節的書信,李仁達勃然大怒,派弟弟李弘通(亦賜名,原名史無記載)率一萬大軍,南下討伐泉州。

實際上,“下屬失禮”隻是一個借口,領導也許會生氣,但不至於付諸大規模軍事行動。通過李仁達的外交努力,也可以看出這人還是有一定政治頭腦、有一定心機的。

李仁達之所以南下泉州,是因為淮南還未對四州(福、泉、漳、汀)形成強有力的控製,這是李仁達擴充實力、割據稱雄的最後機會。找個理由,將泉州等地實際控製,既可以利用地緣政治,通過吳越國、後晉、南漢牽製淮南,達到割據稱雄、甚至複國(閩國)的目的;也可以為自己增加政治籌碼,跟淮南李璟討價還價。

總之,就是要在淮南勢力對閩地形成有效控製之前,儘可能生米煮成熟飯。把割據變成既成事實。

麵對洶洶而來的李弘通大軍,泉州發生兵諫。

是兵諫,不是兵變。簡單的區彆:兵諫是褒義詞;兵變是中性詞,多數情況下是貶義。

原因是這位王繼勳跟福州被殺的那位王繼昌一樣,很不得軍心。發動兵諫的是“泉州起義”的領袖留從效同誌,留從效現任泉州都指揮使,即泉州軍隊總指揮,他對王繼勳說道:“李弘通兵力強大,來勢洶洶,而泉州將士們都怨恨你賞罰不公,不願為您賣命,您應該離開領導崗位,回家閉門思過!”

隨後,留從效接替王繼勳主持泉州事務,將士們歡欣鼓舞,士氣高漲,一舉擊敗李弘通。

留從效遂上疏李璟,彙報事情的始末緣由,並懇請李璟治自己的兵諫犯上之罪。

李璟當然選擇原諒他了,下詔安撫勸慰,任命留從效同誌為泉州刺史,調王繼勳同誌回朝廷,另派軍增援泉州。

李璟三個動作的解讀:

福州、泉州名義上都是淮南的領土,李仁達擅自出兵泉州,淮南對閩地控製力的薄弱可見一斑。所以泉州無論是兵諫還是兵變,隻要留從效願意向淮南繼續稱臣,那麼淮南方麵一定會答應他的一切請求,留從效已經實際控製了泉州,“泉州刺史”是既成事實;

把王繼勳調回中央,是對王繼勳本人的保護,也是為淮南留下一枚政治棋子,因為他擁有“前朝皇族宗室”的標簽,在閩地的動蕩中,這是一筆極具價值的政治資產,隻是需要一個合適的契機。閒了置,忙了用;

派軍隊駐紮泉州,名為增援,實際則是監視、控製留從效。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