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原出現“明宗盛世”之後,國運就由盛轉衰,漸走下坡路,期間契丹國運爆棚,在遼太宗耶律德光、述律太後的帶領下,強勢乾涉中原內政,並短暫地占有中原,而中原也就此陷入了長達十幾年的混亂,從後唐李從珂一直到後晉、後漢,再到後周,政權頻繁更迭,中原天子如走馬燈一樣。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直到郭威的出現,中原局勢才逐漸穩定,真正觸底反彈。
我們不會盲目吹捧郭威同誌的英明神武,因為郭威玩兒的不是單機遊戲,而是大型多人在線網遊,中原的複興當然離不開郭威本人及其團隊所作出的卓越貢獻,但外部勢力如契丹、淮南等勢力的消長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本卷將把時間軸回播,回顧一下“明宗盛世”以來中原之外的各方勢力的興衰。
一,國運興亡一禾苗——閩國
黃巢之亂時,壽州屠戶王緒招募王潮、王審知、王審邽三兄弟,響應黃巢,後追隨蔡州秦宗權,後裹挾眾人入閩。因帶頭大哥王緒殘暴不仁,被王潮、王審知、王審邽三兄弟火並,王潮三兄弟遂攻占今福建大部,史稱“開閩三王”。
朱溫建立後梁,冊封王審知為福州威武軍節度使,封閩王。王審知時期一直奉後梁正朔,努力經營福建,為閩國奠定了基礎。
王審知死後,長子王延翰襲位,殘暴不仁,很快就被二弟王延鈞和義兄(王審知養子)王延稟聯合推翻。由王延鈞襲位。
這次政變開啟了一個詛咒,自此之後,閩國的政權就再也沒有和平交接過,幾乎全是通過血腥政變來完成。在這次政變中,王延鈞勢單力薄,真正出力的是王延稟,可以說是王延稟打下了江山,然後拱手讓給王延鈞,詳情參見前文“老兄複來”。
掌握實權的王延鈞十分忌憚王延稟,很快,兄弟二人之間又爆發了一場戰爭,王延鈞擒斬王延稟,除掉了心腹大患。
事後,王延鈞派弟弟王延政去建州撫慰。
今天的福建省之所以叫福建,就是取境內福州、建州而得名。在當時,論綜合實力的話,作為威武軍總部所在的福州是閩地當之無愧的第一,而建州排名第二。王延稟當時就盤踞在建州,而他滅亡後,王延政被任命為建州刺史,日後,王延政就以建州為革命根據地,南下問鼎,這是後話。
王延鈞非常迷信,寵信道教,他寵信一位名叫陳守元的道士,在奪取政權的第二個月,就建造“寶皇宮”,以陳守元為宮主,寶皇宮的選址則在“王霸壇”之側。
據說,從前福州有個王霸壇,旁邊有個煉丹井,井邊有棵枯死多年的老樹,忽然有一天,枯木逢春,竟然起死回生,長出了許多枝葉,而井中又出現了一隻白龜。人們非常詫異,然後就掘地三尺,結果發現了一塊兒石頭,石頭上還刻著“王霸裔孫之文王”幾個字。
王延鈞非常高興,認為自己就是“王霸裔孫”,王八犢子,於是就在王霸壇旁邊興建了寶皇宮。這個寶皇宮修建的非常奢侈,“極土木之盛”。
“高人”陳守元掐指一算,告訴王延鈞,說“寶皇”給我托夢了,說您應該避位受道六十天,然後就能做六十年的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