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佐命二臣之王峻2(2 / 2)

平定兗州後,向訓又被調往陝州,協助郭威控製西部樞紐。

在郭威的嫡係團隊中,最被提拔重用的,就是他的養子柴榮。

準確地講,現在我們還應該稱呼他“郭榮”,在五代末期,因避諱等種種原因,很多人都會擁有兩個以上的名字,比如向訓,後來因避柴宗訓的諱而改叫“向拱”;避柴榮諱的李筠(李榮);避郭威諱的郭崇(郭崇威)、曹英(曹威);避劉知遠諱的趙上交(趙遠)、折從阮(折從遠);避石重貴諱的杜威(杜重威)……

另外五代時期流行的養子風氣,也使得很多人成了“三姓家奴”。柴榮就屬於這種情況,他是郭威妻子柴皇後的侄子,早年被郭威收做養子,故而冒姓“郭”,等他日後做了皇帝,才改回“柴”姓。

本書的原則是從眾,跟人民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即以其最廣為人知的那個名字來稱呼他,

由於郭威的子嗣均在蕭牆之變中不幸罹難,所以養子兼內侄的柴榮,就日漸受到郭威的青睞。在郭威南下“清君側”的時候,擔任魏州留守重任的,就是柴榮。一般來說,首都或革命大本營的留守是皇位繼承人的專屬崗位。

郭威入汴後,立即將柴榮提拔為澶州節度使,如今的澶州已經成為對遼關係的重鎮之一,直到北宋時期,中原與契丹的前沿陣地早就從定州、鎮州向南推進到了澶州,所以北宋時才有個著名的“澶淵之盟”,而不是“鎮定之盟”或“幽雲之盟”。

郭威對嫡係侵襲的提拔,引起了王峻的強烈反彈。

王峻的反彈也比較粗暴,他直接提了兩個人——端明殿學士顏衎、樞密直學士陳觀,讓他倆接替宰相李轂、範質。

“樞密直學士”望文生義就知道是樞密院的編製,歸樞密使管理,而“端明殿學士”則是後唐明宗時期設置的,負責為皇帝翻譯奏章,當時申請設置端明殿學士的人,是權臣安重誨,而他當時的職位就是樞密使。

現在,樞密使、同平章事王峻,提名端明殿學士、樞密直學士為宰相,替換郭威提拔的李轂、範質,很明顯就是用自己的黨羽替換皇上的黨羽。這一波操作毫無技術含量。

郭威很不高興,於是就對他說道:“宰相是中央最高層的官員,豈能說換就換?容我考慮考慮吧。”

這句話已經很給王峻麵子了,然而王峻卻不依不饒,非要郭威當場下令替換。從早晨糾纏到中午,王峻的言辭越來越激烈,語氣也越發蠻橫。他不是在懇請皇上,也不是跟皇上討論,而是命令皇上、通知皇上。今天答應也得答應,不答應也得答應!

恰巧那天是寒食節,郭威便以此為由,說朕還沒吃飯呢,等寒食節假期過後,再討論吧。

王峻這才恨恨而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