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晉州戰役2(2 / 2)

其次,是外交的籌碼交換。

郭威的敵人不僅僅是河東劉崇,如王俊提到的,東麵還有個兗州慕容彥超,他是後周境內的定時炸彈;

除此之外,淮南自後漢時期就蠢蠢欲動,欲借中原內亂趁火打劫;

當然,後周考慮的最多的,是中原人民的老朋友——契丹。郭威並不想與契丹徹底撕破臉皮,當今階段與契丹的矛盾升級,不符合後周的總體利益。

自唐末以來,特彆是耶律阿保機建國以來,契丹始終是中原無法忽視的一股力量,契丹對中原的政治態度將對中原王朝產生嚴重的影響。而契丹的這種影響主要是源自其攪屎棍的角色定位。

契丹不是中原事務的仲裁者,而是拿著北漢敲後周的竹杠。價格跟北漢的實力直接掛鉤,如果北漢實力強,那麼契丹就可以漫天要價,直至像幫助後晉滅後唐一樣;而現在,北漢是爛泥扶不上牆,所以後周把價格調低到了每年十萬貫。

十萬貫在當時是個什麼概念呢?就在今年(951)的4月,郭威剛剛下了一道詔書,規範了部分地方官員的薪水,正好可以參照一下:

“防禦使料錢二百貫,祿粟一百石,食鹽五石,馬十匹草粟,元隨三十人衣糧……刺史一百貫,祿粟五十石,鹽五石,元隨二十人。”

而河東劉崇因為國力虛弱,北漢的公務員工資更低,宰相每月一百貫,節度使每月隻有三十貫。

另一個參照,就是在郭威南下稱帝的時候,劉承祐給部隊官兵發放的犒賞,每人一次性賞賜二十貫。二十貫雖然不多,但彆忘了這是每人都有,部隊的人數要成千上萬的,就算隻有一萬人,也是二十萬貫,這還隻是按士兵和低級軍官計算,高級軍官可不是二十貫能打發的。

可以想象,如果區區十萬貫錢就能換一個天下太平,那麼無疑將是後周的偉大勝利。

所以隻需要讓劉崇無法實現預期目標,讓他無功而返,把他的孱弱無能暴露給契丹,就是郭威的最大勝利。

而如果郭威窮追不舍,給予契丹軍隊重創,就會激起契丹內部的主戰聲音,新登皇位的耶律璟即便想收手都不可能阻止,戰爭機器一旦開動,勢必兩敗俱傷。放契丹援軍撤退,既是給耶律璟留台階,也是給自己留後路。

第三,是政治的博弈。

放走了契丹,還要放走劉崇。

如藥元福所說,放走劉崇是放虎歸山,但換個角度,河東劉崇也是中原王朝的看門狗。北漢與後周拚個兩敗俱傷,最開心的當然是契丹。

如果後周殲滅了河東的有生力量,卻又無力將其一口吞並,那麼郭威就是在幫契丹人作嫁衣裳。你吞不下,不代表契丹吞不下。契丹既可以援助河東,也可以順手牽羊,假途伐虢,回戈一擊,收下河東。

這一幕已經在晉遼大戰時上演過了,趙德鈞、趙延壽父子就是被這麼收走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