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濟公的八輩兒祖宗(2 / 2)

把視角從南宋拉回到後周初年,深得郭威欣賞的這位李崇矩同誌,就是“濟公活佛”的八輩兒祖宗。

在濟公活佛的八輩兒祖宗裡,他的爺爺李涓——李遵勖的曾孫,李崇矩的五世孫,最值得一提:

他在靖康元年擔任鄂州崇陽縣的縣令,當時正是“靖康之變”,朝廷調集天下兵馬進京勤王,鄂州下轄七個縣,配了兩千九百人的兵源指標,平均每個縣要出400多人。

崇陽縣李涓招募了600人,其他縣磨磨蹭蹭,不願去送死。李涓毅然決然帶著600人撲向汴州。有人勸他彆走太快,等人齊了再開團。李涓斷然拒絕,說國家有難,豈容瞻前顧後。

可是這些臨時招募的所謂的“兵”嚴格來講根本不是兵,基本是以市井無賴、地痞流氓為主,真流氓、假仗義。領軍餉可以,吃軍糧可以,打仗?不去。

李涓無奈,自掏腰包,毀家紓難,買來好酒好肉,犒賞他們,隻求他們能驅除韃虜,恢複中華。李涓慷慨陳詞,說自己已經做好了為國捐軀的準備,要以死報國,為國而死,青史留名,這才是男兒本色!

600多人感動地痛哭流涕。

過淮河後,遇到了蒲圻縣、嘉魚縣的隊伍,於是三縣合兵一處,共同前進。行至蔡州地麵時,遇到了南下逃難的蔡州百姓,百姓們驚恐地告訴他們,敵兵來啦!李涓毫無懼色,嚴陣以待。

很快,金國遊騎追趕而至。李涓大喝一聲,身先士卒,拍馬向前,與金國騎兵迎戰。他帶來的600人全是步兵,拿著盾牌結隊向前。

金國平遼滅宋,一路南下,還沒見過這麼有種的漢人,連大宋正規軍都不敢與之硬剛,眼前這隊烏合之眾居然敢主動進攻,實在太過意外。金國騎兵被殺了個措手不及,損失慘重,竟然向後撤退。

李涓揮師前進,追殺了十幾裡。隨後遭遇到金國主力。“飛矢蝟集”,蒲圻縣、嘉魚縣的友軍當即臨陣脫逃。

李涓身受重傷,血流不止,仍浴血奮戰,不下火線。李涓大罵兩縣逃兵,最終力戰而亡。他帶來的600人陣亡比例高達70%(士卒死者六七)。

然而他的政敵卻對幸存的士兵威逼利誘,逼他們汙蔑李涓臨陣脫逃,按“失蹤”處理。知道明年,金國人北返,蔡州百姓才把李涓烈士的遺體收殮,送入朝廷,真相才得以大白於天下。

為了彰顯後周政權的正統性,郭威照例尋訪前朝(後晉、後漢)宗室後裔為“二王後”;為後唐莊宗李存勖、明宗李嗣源、後晉高祖石敬瑭各置十戶守陵人,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守陵官署等一切如舊。

郭威的這種跳躍式“祭祖”也反應了五代時期政治正確、主流思想的頻繁對撞和更替。

郭威依托於劉知遠而反於劉承祐;劉知遠依托於石敬瑭而反石重貴;石敬瑭依托於李嗣源而反李從珂。

這是五代時期所特有的“肉夾饃”式政治基本邏輯,永遠否定前任而肯定前任的前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