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周革漢命4(1 / 2)

在鄭珙的指點下,劉崇以防備契丹為理由,光明正大地修繕城池、聚草屯糧、招兵買馬,同時還暫停了給朝廷的貢賦,為日後的北漢政權奠定了基礎。

劉承祐遇弑後,劉崇與幕僚們商議對策。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說郭威反狀已明,我們應該立刻進京勤王,趕走郭威,然後……由劉皇叔您來承繼大統。

劉崇猶豫不決,“這個……郭威不是還沒有公開造反嗎?他不是還要立劉氏子孫為帝嗎?我們這樣做,合適嗎?會不會反而被郭威罵做是謀反呢?”

這就是前文的重要節點,郭威以“漢室侍中”的身份向“漢室太師”馮道跪拜,而馮道坦然接受,隨後李太後與群臣商議皇位繼承人,列出四位候選人,並由徐州劉贇勝出。

郭威並非不想立刻當皇帝,隻因時機尚未成熟,特彆是這位劉皇叔——河東劉崇。河東是個好地方,自後唐開始,連續三個王朝的發源地,孕育出了三位開國之君。這裡地理位置重要,且民風彪悍,其節度使城池寬闊、兵強馬壯,皆有問鼎中原之實力,退而求其次,也可以割據稱雄。

郭威做這一係列假動作,就是要麻痹劉崇這樣的人。

郭威也年輕過,也當過農村非主流,曾在脖子上紋身,紋的是麻雀,江湖人稱“郭雀兒”。郭威對使節拉下衣領,指著自己脖子上的紋身,說道:“自古以來,有紋身的皇帝嗎(自古豈有雕青天子)?”

劉崇聽完使節的陳述,信以為真,認為郭威絕對不可能謀反。他真該翻翻前幾年的報紙,上一個用這種反證法的,是楊光遠。

而當劉崇聽說自己的親兒子劉贇最終被確立為新皇帝之後,更是大喜過望,笑著對左右說道:“我兒當皇帝,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當即打消了用兵的念頭,並下令今後誰也不許再提帶兵南下。

可天下除了劉崇之外,誰都知道郭威不是真心實意要立劉贇,這肯定是他的緩兵之計。

他的太原副市長李驤,極力勸說劉崇不要上郭威的當,說郭威起兵犯闕,逼死劉承祐,其勢必不可為漢臣,肯定不會立劉氏子孫;您不如領兵南下太行山,控製孟州等黃河沿線險要關隘,看看徐州劉贇能否順利即位,倘若果真順利即位,那我們就原路返回,若有差池,也好第一時間進京勤王!

豈料劉崇居然勃然大怒,大罵李驤是離間父子君臣,然後下令把李驤斬首示眾。所有優柔寡斷的人都會犯這樣一個毛病:在做正確的事的時候,總會舉棋不定;而在做錯誤的事情時,總會當機立斷。

如果劉崇聽從了李驤的建議,郭威還真得仔細掂量掂量。

李驤在被拖往刑場的時候,痛心疾首,仰天大呼:“我有經天緯地之才,卻為一個大傻X出謀劃策,活該受死!隻是可憐我那重病的妻子,她生活不能自理,我死了,她一個人也活不下去啊!”

劉崇一聽,很有道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