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開國功勳之楊邠(2 / 2)

郭威建立後周,才重啟了勇敢正直的李濤,官至戶部尚書;北宋建立後,官拜兵部尚書,北宋建隆二年(961)病逝,享年64歲,追贈右仆射。

誰都知道,單純的李濤是被某些人利用了,哪些人呢?比如不願意透漏姓名的蘇逢吉。顯然,僅僅罷免一個李濤,是不足以平息楊邠的怒火的。

楊邠等人隨即展開反擊。

4月,劉承祐跟左右侍從商議,說外放楊邠、郭威本來就不是自己的本意,隻是自己辦事欠斟酌,惹惱了太後,不管怎麼說,還得自己出來幫忙擦屁股。怎麼擦呢?就是給楊邠、郭威等擢升,借以表明自己真沒打算壓製、排擠他們,也好讓太後息怒。

左右侍從也非常反感蘇逢吉等文官們的獨斷專橫、賣官鬻爵,於是一致稱讚劉承祐皇上聖明。

於是,劉承祐下詔:楊邠同誌不僅保留樞密使,還要兼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郭威同誌由樞密副使升樞密使;王章同誌加宰相銜。

敲黑板,劃重點:楊邠兼吏部尚書。

吏部,專門負責官員們的任免、考核、升降、勳爵、調動等工作,為六部之首,俗稱“天官”,專門管官的官。

如果說楊邠之前隻是蘇逢吉受賄路上的絆腳石的話,那麼現在就是攔路虎、南牆了。徹底斷了蘇逢吉的財路。

劉承祐明確指示,今後中央宰相辦公廳(中書)頒布的任何人事命令、以及各部的全部奏章,都必須經過楊邠同誌的批準。

這句話的作用就不是一堵牆了,而是一口棺材。從此之後,竇貞固、蘇逢吉、蘇禹珪三位宰相就成了擺設,楊邠擁有著絕對的話語權。隻要楊邠不點頭,三位宰相的任何工作都無法開展。

在楊邠的強勢乾涉下,即便是縣政府的臨時工(縣吏)或縣派出所的輔警,都必須經過楊邠的點頭。

楊邠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他根本不可能處理好三位宰相的工作,而且他原本就非常反對蘇逢吉等人在人事方麵的工作。於是,楊邠對手頭的工作乾脆就一鍵否決,統統不予辦理,愛誰誰吧。朝廷的工作隨即陷入停滯。

楊邠不僅刹住了賣官鬻爵的歪風邪氣,還要追究蘇逢吉之前的濫用職權,要對已經任命的官員進行考核,凡是不達標、不合格的,一律罷官免職。

而由於楊邠關閉了讀書人步入仕途的通道,迫使中原的很多讀書人都去了諸如後蜀、淮南等地,導致了中原地區嚴重的人才流失問題。

楊邠不僅關閉了讀書人的上升通道,還關閉了“烈士子女”的特權(門蔭)。唐朝又門蔭製度,就是憑借祖先的功勳做官,公務員的綠色通道。這項製度的初衷是好的,隻是到了後來,監督執行體製不完善,冒名頂替等現象普遍存在,早在五代之初,就已經被多次取締,隻是五代的開國君主們,特彆是自李嗣源以後,多是弱宣稱,為了取得廣泛的支持,而不得一再恢複。

後漢的楊邠再次將之取消。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