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吉(李繼曮之子,李茂貞之孫)從鳳翔來京師朝見,蘇逢吉認為他家世顯赫、久鎮邊關,肯定富得流油,於是派人給他遞話:我可以給你一個刺史的位置,但你要把你父祖的傳家玉帶送給我,意思意思。
李永吉回複說多謝相爺抬愛,但先王玉帶乃是民間訛傳,我真沒有。
“這個……可以有。”
“這個……真沒有。”
“那……我幫你有。”
蘇逢吉派人到街市上買來一條高仿山寨貨,然後給李永吉捎話:玉帶我自己買了一條,花了數千貫,你給報銷一下。
客省使王筠,在後晉時奉石重貴的命令,出使南楚,等他回來的時候,江山易鼎,已經是後漢王朝了。蘇逢吉知道規矩,外交活動總會伴隨貿易活動,客省使除了掌握著朝廷的“外貿”業務,帶著大量異國他鄉的稀罕玩意兒,還會帶著外國首腦賜給的豐厚賞賜。
於是,蘇逢吉派人給王筠遞話:把你帶來的東西都給我,我可以讓你當刺史。
王筠戀戀不舍,隻拿出了一半的財產(以其橐囊之半獻之)。麵對打了五折的意思,蘇逢吉感覺很沒意思,於是收錢不辦事,並沒有讓王筠當刺史。
有了錢,自然要揮霍享受。蘇逢吉的生活水平是令人發指的,他說朝廷裡的食堂太垃圾,工作餐簡直就是喂牲口的,他拒絕下食堂,而是讓自己的私人廚師每天往宮裡送珍饈美味,單獨開小灶,他的每頓飯都是《報菜名》。
清朝巨貪和珅,再怎麼奢侈講排場,上班的時候也是要吃食堂的。
就連他家辦白事,那都是借機搜刮錢財的好機會。他的妻子武氏去世,他命百官及地方州縣為他用最上等的綾絹做喪服。當然,送衣服隻是一個名號,實際就是要現金,把綾絹折合成現金,各級官員把這筆錢送來就可以。
大權在握,蘇逢吉給他的兒子們都安排了高官,這自然不在話下。他的一位同父異母的哥哥,從外地來京城,沒有先來拜他的碼頭,而是先去見了他的兒子。蘇逢吉勃然大怒,竟然將自己的這位哥哥亂棍打死。
他的繼母去世,按照規矩,他應該去職丁母憂,但他為了不影響工作,依然堅持在工作崗位上,拒絕丁憂服喪。
而蘇逢吉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將李崧滿門抄斬。
後晉時期的宰相李崧,與馮道、和凝等被契丹裹挾北上,中途在鎮州停留,正當他們準備離開鎮州,深入契丹時,鎮州兵變,耶律麻荅被驅逐,幾人也因此留在了中原,並返回汴州,投奔後漢。
這幾人都是政壇老前輩,後唐時候就已經做官,後晉時候已經做到了宰相之位,德高望重,這是“速成班”的劉知遠河東嫡係們深為忌憚的。
劉知遠入汴時,將馮道在汴州的彆墅贈給了蘇禹珪,而把李崧的汴州彆墅贈給了蘇逢吉。李崧在洛陽還有一套家院,蘇逢吉派人一同霸占。
馮道和李崧等人回來後,被劉知遠的河東嫡係們罵做“漢奸”,予以無情排斥,幾位政壇老油條自知危機四伏,不敢有所怨望,戰戰兢兢、規規矩矩夾著尾巴做人,對任何人都無比謙卑恭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