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平定三鎮2(2 / 2)

劉承祐龍顏大悅,當即給鳳翔總指揮趙暉加兼侍中。

隨後,分彆派使臣到長安、鳳翔、河中,打掃戰場,埋葬雙方陣亡將士及百姓遺骸。“三鎮連叛”中究竟造成了多大損傷,已經不得而知,史書上隻留下了一個細思極恐的小細節:在朝廷收葬遺骸之前,當地的和尚已經自發地埋葬了約二十萬具遺體。

三鎮均已平定,有功之臣自然要加官進爵,如收複鳳翔的趙暉加兼侍中,收複長安的郭從義加同平章事,而至於平叛總司令郭威同誌嘛,就略顯棘手了,因為兵權在握、功高震主的郭威,已經露出了不安分的尾巴。

據說,據郭威的《周太祖本紀》說,郭威在發起總攻之前,曾有河神給他托夢,對他說老天爺會在7月下旬滅李守貞全族。7月21日,李守貞舉族自焚,河神的話得到了應驗。另據現場目擊者說,在河中城被攻克的時候,郭威的營帳上方忽然有紫氣聚集,“如樓閣華蓋之狀”。

紫氣、紅光等,都是有特定指向的說辭,而“華蓋”更是皇帝的標配。此時此刻出現這樣的記載或說辭,其政治信號就非常明顯了。當然,這一段是後人(宋)編撰的,未必是當時的真實事件,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當時並未發生,為何要以此為節點,說明郭威對劉承祐產生威脅呢?

原因就在於,即便是宋朝人虛構杜撰,那為何會編在這個節點。其實郭威很早之前就見載於史冊了,早在李繼韜(李嗣昭之子)坐鎮潞州時,郭威就已經擁有了“魯智深+楊誌”的傳奇事跡,簡單說,就是潞州的一位潑皮無賴橫行霸道,郭威問他瓜保熟嗎,然後為民除害。那一年,郭威年僅18歲;

李存勖推翻後梁,將其收編到自己的隊伍中,那一年,郭威21歲;

後來,郭威成了劉知遠的小弟,劉知遠是石敬瑭的小弟,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小弟。

在隨後一係列的征戰中,郭威偶有客串,卻未有諸如紫氣、華蓋之記載。如今,前麵幾位大佬依次登上皇帝寶座,等到劉知遠去世後,在“三鎮連叛”被討平後,郭威的出場才有了皇帝的專屬BGM,所以河中之戰是郭威人生路上的重要裡程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

8月5日,郭威從河中班師回朝,8月13日,抵達洛陽。

洛陽留守王守恩,貪婪卑鄙,一心一意搜刮民脂民膏。他斂財的手段不亞於“拔釘稅”、“捋須稅”。

王守恩規定,凡婚喪嫁娶,必須交稅,老百姓發喪出殯,凡是不交“出殯稅”的,就不讓棺材出城;甚至於有“拉屎稅”,上廁所也要交稅……最令人發指的,是向乞丐征稅,連乞丐都不放過。

他還經常指使手下去偷竊……

而更有意思的,是每當有富人家裡娶親,王守恩就與手下戲子們換穿百姓衣服,混入婚禮現場,冒充前來賀喜的親朋好友,討要“喜錢”,每次都能騙到幾錠銀子。絲毫不顧他“西京留守、同平章事”的尊貴身份,化身攔婚車的無賴老大爺。

估計辦喜事的主人應該認識他,否則不會拿出如此巨款充當“喜錢”,隻能破財免災,拿幾錠因此買平安,微服私訪總比明火執仗要溫柔許多。

王守恩應該是有某種心理疾病的,人格缺陷。有的表現為殘忍嗜殺,有的則表現為對金錢有著瘋狂的癡迷,而王守恩則是對斂錢的手段頗為沉迷,欲罷不能,總之,是一種病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