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勸降鳳翔(2 / 2)

長安位於鳳翔以東,河中以西,而趙思綰的實力是三鎮中實力最弱小的,自戰爭爆發後,他就躲在兩位大佬的背後,所以戰爭進行了半年多,一直呈現出“兩頭熱”的態勢。

時間久了,長安趙思綰也麵臨糧食不足的問題。而他解決問題的辦法很黃很巢很暴力——吃人。

一般來說,隻有被逼到絕境,才會迫不得已上演人吃人的慘劇,而趙思綰則不然,他非常享受人肉的美味,他最愛吃的肝,而且必須是最新鮮、最鮮活的人肝刺身,據史籍記載,他最喜歡現場取食活人肝,活人摘取,然後當場切成細絲,而等他切完後,被摘肝的人還沒有死(嘗麵剖而膾之,膾儘,人猶未死)。

他還喜歡拿人膽當下酒菜,還經常對左右說:“吃夠一千個活人膽,就會獲得無儘的膽量!”誰給你開的方子?要是吃夠一千對兒烤翅尖,您還成鳥人了?

趙思綰下令搜捕長安城中的婦女、兒童,作為軍糧,每天按量分配給軍隊食用。而每當他舉辦宴會、犒賞軍隊,都會一次性屠宰數百人,就像宰殺牲畜一樣(每犒軍,輒屠數百人,如羊豕法)。

《舌尖上的趙思綰》必須要附上史籍原文的描述,以證明不是我故意聳人聽聞、製造謠言。我隻是曆史書的搬運工。

人,總有被吃光的那天。怎麼辦呢?

在今年(949)大年初一的時候,後漢帝國皇帝劉承祐同誌,向全國人民發表了熱情洋溢、喜慶歡快地新年祝詞。

在其中,劉承祐首先回顧了這段多事之秋,“奸臣樂禍以圖危,群寇幸災而伺隙”;

隨後對自己登基以來的將近一年的時間做了工作總結:“西摧三叛,撫其背而扼其喉;北挫諸蕃,斷其臂而折其脊。次則巴、邛嘯聚,淮、海猖狂,才聞矢接鋒交,已見山摧岸沮,寇難少息,師徒無虧”。

簡單說,就是西部的三鎮連叛已經基本得到控製,朝廷掌握了主動權;“北挫諸蕃”指的是與契丹之間的對抗,這個將在後文呈現,也是後漢占到了便宜;然後嘲諷了一下後蜀和淮南。總之,這段話的意思就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廣明的,朕是很牛B的。

緊接著,照例宣布要大赦天下,普天同慶。然後筆鋒一轉:

“河府李守貞、鳳翔王景崇、永興(長安)趙思綰等,比與國家素無讎釁,偶因疑懼,遂至叛違”:你們仨與本朝往日無怨、近日無仇,不過是因為一點點小誤會,自己嚇唬自己,才一時糊塗的嘛,無所謂的啦。

“然以彼之生靈,朕之赤子……”但是就害苦了老百姓啦!

“若能翻然歸順,朕即待之如初,當保始終,享其富貴……”縱使你們虐我千百遍,我待你們如初戀。

這也是平叛的老套路,對叛軍勸降。

趙思綰非常猶豫,打算通過用挖地道的方式,潛逃到後蜀,但他沒有十足的把握;想繳械投降,又怕步範延光、楊光遠、杜重威的後塵。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