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知遠“救駕”,一來是為稱帝的製造輿論基礎,二來是名正言順地整合軍事、政治等資源,提高自己的聲望和權力。
2月11日,劉知遠集合了各路兵馬,宣布東出井陘關,穿越太行山。在其親信史弘肇的帶領下,全體官兵異口同聲,高呼道:“蠻虜攻陷京師,皇上蒙塵,中原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現在能夠當君王的,非我們大王(北平王)莫屬!請大王先登基稱帝,我們才能名正言順地出動。”隨後便山呼萬歲。
左右親信都勸劉知遠借著這個氣氛趕緊稱帝,劉知遠仍然拒絕,說你們懂什麼?現在契丹的勢力依然很強大,我們必須先建立功業,在氣勢上壓過契丹。
2月13日,陝州發生兵變。
此前,耶律德光派部將劉願當陝州保義軍節度副使。劉願狗仗人勢,典型的漢奸嘴臉,到任後貪暴殘酷,隻用了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就讓陝州人民生活在了水深火熱之中,民怨沸騰。
部將趙暉、王晏、侯章私下密謀,說契丹禍亂中原,天下紛爭,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如今,河東劉知遠德高望重、實力最為強勁,人心歸服,不如我們為天下人做一個榜樣,殺了劉願,送款於河東,則榮華富貴唾手可得。
三人一拍即合,於是秘密召集了幾個死士,趁夜潛入武器庫,偷出武器鎧甲,然後將劉願暗殺,人頭掛在府門以外,隨後誅殺了契丹派來的監軍,大家擁護趙暉當陝州留後。
契丹第一時間安撫趙暉等人,表示承認他們的合法地位,任命趙暉為陝州保義軍留後、侯章為陝州軍隊總司令(馬步軍都指揮使)、王晏為副總司令(馬步軍副都指揮使)。三人拒絕,並斬殺契丹使節,焚毀耶律德光的詔書。
劉知遠沒有足夠的底氣登基稱帝,雖然跳過了很多中間環節,但他仍在觀望。當趙暉等人發動陝州兵變,並向河東納款之後,劉知遠再也等不下去了。
劉知遠的部將(行軍司馬)張彥威等連上三道請願表,懇請劉知遠趕緊稱帝。
劉知遠尚在遲疑,關鍵時刻,郭威派楊邠遊說劉知遠,說現在全天下都在盼望您出山,如果您不利用這個機會,一味地謙虛辭讓,恐怕人心會轉變,而一旦有所轉變,反而會給我們帶來災害。
“那我隻好勉為其難啦。”
2月15日,劉知遠在太原正式登基稱帝。
據史料記載,耶律德光聽到劉知遠太原稱帝的消息後,“懼甚,由是大河之南無久留之意”。真是晴天霹靂一聲雷,百姓翻身做主人。
擁有上帝視角的我們當然可以把劉知遠在太原的這聲呐喊無限放大,但在當時,耶律德光真的沒有“懼甚”,也沒有因劉知遠稱帝就要離開中原。
出現這句記載的,是《舊五代史·漢書·高祖本紀》,也就是劉知遠同誌的人物傳記,當然要對他放出革命第一槍的標誌性事件予以適當的美化。